在过去的一年里,链上衍生品赛道的竞争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 2022 至 2023 年的舞台属于 dYdX、GMX 等先行者,那么进入 2024 年下半年后,Hyperliquid 已无可争议地坐上了链上合约交易所的头部位置。这一转变并非偶然,而是交易深度、用户体验与底层架构的合力结果。
从数据层面来看,Hyperliquid 的表现已经与中心化交易所的水准相接近。根据 DeFiLlama 的统计,截至 2025 年 8 月,Hyperliquid 的 日均交易量稳定在 25~35 亿美元区间,单日峰值突破 50 亿美元,一度超过 dYdX 与一众头部Perp DEX的总和。更值得注意的是,其挂单深度与撮合效率远超绝大多数去中心化竞品,在主流品种(如 BTC、ETH)的盘口深度上,已经缩小了与 Binance 的差距。与此同时,平台的 活跃用户数超过 25 万,链上持仓合约规模(OI)长期维持在 15 亿美元以上,这一体量意味着它不仅是 DeFi 圈的热门选择,也逐渐成为更广泛衍生品交易者的对冲与投机工具。
Hyperliquid 的崛起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其自主研发的高性能 L1 区块链,确保了撮合与清算的低延迟体验;二是生态设计上强调“专业交易所级”的产品标准,使其在机构化流动性提供者与高频交易者群体中建立了信任。正是这种定位,让 Hyperliquid 与其他 Perp DEX 的差异越来越明显,它不仅仅是一条“支持永续合约的链”,而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衍生品生态系统。
在这一背景下,HIP-3 提案的提出显得尤为关键。作为治理路径与代币经济的重要转折点,HIP-3 不仅回应了社区关于价值捕获与激励分配的长期讨论,也关系到 Hyperliquid 如何在竞争激烈的 perp 市场中继续保持优势。接下来,我们将多个角度深入解析这一提案的核心机制以及这一提案对Hyperliquid 生态的深刻影响。

二、HIP3提案到底是如何诞生的?
在 2025 年 5 月,Hyperliquid 正式提出 HIP-3,并在测试网上发布了 MVP(最小可行产品),标志着Hyperliquid迈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去中心化金融基础设施”阶段。这一提案显然是协议团队战略思考的结果——通过开放市场部署权,吸引更广泛的机构和生态参与者,用具备信任机制的区块链结构重塑链上生品场景。
结合过往来看,Hyperliquid经历相对清晰的发展路径,从最初的资产发行,到流动性自动化,再到彻底开放的市场部署平台。HIP-3,作为这一体系中的第三步,是建立在 HIP-1 和 HIP-2 的基础之上,即先通过去中心化方式发行资产(HIP-1),再消除流动性冷启动问题(HIP-2),最终允许任何生态“构建者”都能在Hyperliquid L1上部署永续合约市场(HIP-3)。
三、HIP-3的核心内容究竟什么?为什么它将对整个Hyperliquid 生态产生深远影响?
HIP-3核心内容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
1. permissionless但高门槛市场部署机制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 HIP-3 提案,在 HyperCore 核心基础设施上部署新的永续合约市场。这意味着市场部署已经从核心团队集中操作转向协议生态的所有建设者。
不过,部署者必须先 质押 1,000,000 $HYPE 代币 作为抵押,市价约等于 4,000 万美元,这一代币抵押门槛起到了筛选“专业性强、承担风险能力高”的参与者的作用。
同时,部署名额将通过荷兰拍卖机制每31小时进行一次竞拍,以市场化定价形成部署权的分配,并将质押拍卖的 $HYPE 作为永续合约市场的“部署 gas”。
2、完全自主的市场设计与控制权
建设者拿到部署权后,构建者拥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素的设计自主权:
市场结构和定义:可以自定义交易品种、Ticker 名称、抵押资产类型、甚至oracle来源与 fallback 逻辑。
合约规格:杠杆上限、保证金参数、资金费率等。
费用结构:基础交易费 + 可选额外费用,部署者可拿高达 50% 的交易费分成,并可设置额外附加费用
市场运维:oracle 价格更新机制、风险参数管理、强制清算与结算机制设置,也包括做市商招募和激励安排
最后,网站前端UI等附属性设置也全部可以由部署者自行设计并直接接入。
3、安全保障与治理机制
为了保护Hyperliquid用户的利益、防范恶意或不当操作,HIP-3提出了以下治理机制。
首先,部署者质押后若想要解除质押,需要等待 7 天退出期,期间若永续合约市场出现问题,验证者可以通过加权投票对部署者的质押的 $HYPE 代币进行削减(slashing),从而惩罚那些违规操作市场部署者。
四、Hyperliquid生态中有哪些项目已经开始运用HIP-3?
1、Kinetiq
HIP-3 的门槛在早期极高:部署者需要取得“builder slot”并质押高额 HYPE,进行参数配置与运维,这注定不是多数团队能一次性啃下的工程活。Kinetiq 的 Market Launch 把这件事完成产品化,做成“EaaS(Exchange-as-a-Service)”:团队或 DAO 可以在 Launch 上众筹与托管用于部署的 HYPE 抵押,借用 Kinetiq 的运维能力与工具链,在 Hyperliquid 上一键开设自有 Perp 市场/子交易所。官方新闻稿与文档都强调了这一点,Launch 专为 HIP-3 打造,旨在“民主化市场部署”,降低此前动辄“千万美金级”资本与技术门槛所带来的进入壁垒。
在操作层面,Kinetiq 主要从三个层面为生态进行赋能:
首先是资本层,面向 HIP-3 部署所需 HYPE 的众筹与托管方案;
其次是工程层,围绕 HyperCore/Hyperevm 的部署、风控与监控工具;
最后是业务层,费率、返利、做市与激励设计的“模板库”,从而帮助项目方更快形成正向的交易/做市循环。
换句话说,Kinetiq 把 HIP-3 的“去中心化永续合约市场部署权”包装成可复用的商业模块,极大增强了 Hyperliquid 作为“衍生品基础设施”的外延吞吐。
从生态意义看,Kinetiq 让“谁来上新市场”的答案从“$HYPE 持币大户”转向“任何能组织起认知与资本的团队”。这会带来两种外溢效应,一是长尾资产更可被快速试错并市场化定价;二是机构/品牌化发行人能够以较低试错成本打造主题化交易所(如只做商品、只做指数、只做链上摇号等各种细分赛道),细分化市场的繁荣也会直接抬升 Hyperliquid 的总体成交与做市体量。与此相呼应,官方 API 与 GitBook 已公开了 HIP-3 部署与运维相关动作的接口路径,进一步夯实了“开放—标准—可集成”的底座叙事。

2、Ventuals
如果说 Kinetiq 是把 HIP-3 做成可复制的商业模块,那么 Ventuals 则是把 HIP-3 直接用来发行全新品类,与 Pre-IPO 的股权估值挂钩的永续合约。其思路是把私募市场中的公司估值“单位化”,例如以“估值单位(Valuation Unit)”来表示一家公司的二级流通估值,再配合自研的预言机拼装,从而形成线下成交/二级场外的估值信息 + 链上 EMA的定价机制,以保持价格与现实世界的动态关系。
Ventuals 选择在 Hyperliquid 上落地,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HIP-3 允许自定义预言机逻辑与市场参数,对这类“非标资产”极其关键。
其次,HyperCore 的撮合与清算性能足够支撑估值事件驱动的市场极端需求波动。
最后,Hyperliquid L1生态层已经趋于完善,已经有成熟钱包、聚合器、做市商在进行对接(如 Phantom 等集成 Hyperliquid 交易能力),可快速打通端到端的用户路径。
结合相关文章与官方介绍来看,Ventuals 的定位就是“把私募股权市场的估值博弈带到链上”,并把 Hyperliquid/HIP-3 当作标准化的合约与风控外壳。

五、HIP-3提案会对 $HYPE 以及 HLP的价值捕获产生什么影响?
HIP-3 的推出不仅是 Hyperliquid 技术与应用层的迭代,更重要的是在代币经济和生态价值捕获上引发了系统性重构。作为协议内核的
$HYPE 和 HLP(流动性提供者金库),两者的价值逻辑在 HIP-3 的框架下发生了深远转变。
对于$HYPE 而言,HIP-3 将原本仅限于链上衍生品交易的价值积累,拓展到更广泛的 DeFi 应用层。随着 Kinetiq等基于 HIP-3 的创新项目落地,$HYPE 的角色由“治理代币+费用捕获”扩展为“跨应用的价值结算与生态协同”。这意味着 $HYPE 将在更大范围的经济活动中捕获费用流与治理权重。随着协议生态的横向扩张,$HYPE 的稀缺性与需求端驱动将得到进一步强化,从而具备类似于“生态操作系统代币”的地位。$HYPE的币价也自今年上半年以来一路高歌猛进,不断冲击新高。

而对于HLP而言,作为 Hyperliquid 的核心流动性提供者资产池,其原本的价值主要来自于 Perp 市场的资金费率与做市收益。HIP-3 推动了更多应用在 Hyperliquid 上构建,直接带来两种效应。新项目需要稳定且高效的流动性入口,HLP 成为首选承接方,从而提升其 TVL 与周转效率;而更多元化的应用意味着风险结构的改变,HLP 的收益曲线将趋向复杂化,也为其在二级市场上的再定价创造了空间。

从二者协同的角度来看,$HYPE 与 HLP 在 HIP-3时代下的关系将更为紧密。$HYPE 的治理决策可能将直接影响 HLP 的风险与收益分布,而 HLP 的增长又反哺 $HYPE 的生态价值。这种循环机制有助于形成一个“双轮驱动”的正向循环模式,使得 Hyperliquid 不仅仅是一个 perp DEX,而是具备生态型护城河的基础设施。
如果说过去 Hyperliquid 的护城河在于撮合引擎与低延迟架构,那么 HIP-3背后的价值护城河则转向代币经济学与应用生态。$HYPE 将逐渐成为整个生态的价值锚点,而 HLP 则在流动性供给端巩固协议的可持续性。这种双重价值捕获路径,将为Hyperliquid 打开更大想象空间。
文章作者:@beefno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