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xMedia

ZetaChain如何成为通用区块链?用五个问题带你看懂ZetaChain

在多链并行发展的加密世界里,如何真正解决链与链之间的割裂,一直是行业的核心难题。高昂的网络费用、使用体验不佳的跨链桥以及各个公链开发系统的封闭,始终困扰着无数的链上用户以及开发者。为了真正解决这一问题,ZetaChain带着“通用区块链”的理念横空出世。它希望通过一条原生支持跨链交互的公链,将比特币、以太坊等不同的链生态真正连接起来。从2021年提出设想,到2023年上线测试网,再到今年逐步进入主网阶段,并且支持Sui以及Solana等主流L1,ZetaChain的发展路径展现了其希望成为真正的“通用链”的野心和投入。
那么,ZetaChain到底是如何实现“通用”的?它与传统的跨链桥YIJI1多链抽象方案有什么不同?ZetaChain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挑战?本文将通过以下五个关键问题,带你全面理解ZetaChain的技术逻辑与发展潜力。

一、为什么 ZetaChain 能够成为“通用区块链”

我们可以把 ZetaChain 想成一台能“同时控制多条链”的电脑系统
它本身是一条功能完整的区块链,基于 Cosmos 技术开发,有自己的共识机制、代币,并且兼容EVM的智能合约环境。
开发者只要把合约部署到 ZetaChain,就能直接在合约里在多条不同的链上进行操作,比如ETH、BSC、Solana等主流L1。
这就像你在一台电脑上写一个程序,这个程序不仅能操作本机文件,还能直接远程控制其他电脑(即其他L1)上的文件和应用。
所以它不只是“针对某个链的桥”,而是一个可以统一管理多条链资产和信息的总控制台。因此,你在它上面写的应用天然就是多链应用。

二、ZetaChain具体如何解决跨链的技术难题?

跨链的核心难点在于,不同链本质上是独立的系统,互相之间看不到对方的状态和信息,也不能直接转移资产。因此,ZetaChain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

1、监听外部链(Observers)

它有一组“观察者”节点,实时监听外部链上的事件,比如有人往一个特殊地址转了比特币,并把把观察到的外部状态带回 ZetaChain。

2、托管外链资产

在外部链上,ZetaChain 控制着一个由多方共同管理的钱包,或者说金库。而这个存放跨链资产的金库使用TSS进行加密。没人能单独控制里面的资产,必须ZetaChain大多数节点同意才行。

3、统一编排信息并做出决定

ZetaChain 上的合约根据带回来的外链信息,从而决定要在另一条链做什么操作,比如从 BSC 的金库里转 USDT 给某人的BSC链钱包。

4、基于决定执行外链操作(Signers)

ZetaChain控制着一组“签名者”节点。这些节点会根据 ZetaChain 的共识结果,在目标链上用 TSS 金库进行签名并发起交易,完成跨链转账或调用
这样最终就形成了一个闭环:
外链事件 → 观察 → ZetaChain 合约处理 → 多方签名 → 外链执行
以上整个过程都受到 ZetaChain 的共识机制和节点网络保护。
总而言之,ZetaChain可以整体类比为日常生活中仓物流系统作,:
ZetaChain 就像是一个全球物流总调度中心:
它自己就是一个大仓库(L1 区块链),能执行各种运输任务(智能合约)。
每个外部链可以看做某个城市的分仓(外链钱包)。
仓储中心调度员(观察者节点)负责汇报各地仓库的收货/发货情况。
中心调度决定如何调货。
执行员拿着“多人共管的钥匙”去各个分仓调货并最终完成送货(实际执行)。

三、ZetaChain和其他的跨链方式相比有什么核心差异,又有什么关联?

看到ZetaChain的通用链定位,就很容易联想到前段时间非常火热的链抽象赛道。那二者到底有何不同呢,那要先明确两者本质到底是什么。
ZetaChain(通用链)自己就是一条功能完整的L1区块链,带智能合约环境。
你在这条链上部署的合约,能直接操作多条其他链的原生资产和数据。
跨链逻辑、资产托管、执行调度都在 ZetaChain 的链上完成。
它的核心优势是在于“所有多链应用逻辑集中在一个链上运行”
而链抽象(Chain Abstraction),比如 Universal X、Particle Network、Saga 这些平台采取的方案,本身未必是链。当然,上述有些项目有自己的结算链,但也有部分是纯粹的中间层。
链抽象核心宗旨是帮助用户和开发者在使用过程中“屏蔽多链的复杂性”,让用户操作看起来像在用一个统一的系统,哪怕底层其实是在不同链上实际执行的。
其中典型的做法是通过 SDK、账户抽象、跨链消息协议等方式,把跨链调用和签名流程藏在用户看不到的地方。链抽象更像一个超级 APP,它帮你自动切换和调用不同链,你根本不需要知道自己在访问哪个链就可以完成原本复杂的跨链操作。
因此,其本质上是“把不同的链藏起来”以优化用户体验,而非真正的多链合一
总而言之,ZetaChain 的通用链和链抽象方案的关联在于,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想让开发者和用户不用操心“多链的边界”,专注于开发和使用应用。
但二者的实际落地路径不同也是二者核心差异所在:
ZetaChain 是从底层链本身解决问题,把多链调用直接做成链内原生功能。
链抽象更多是从体验层/中间层的角度解决问题,用一层封装把不同链协调起来。

四、ZetaChain 目前又有哪些风险和局限尚待解决?

ZetaChain目前仍面临以下几个主要风险:

1、跨链资产托管风险

ZetaChain 需要在外部链上持有由 TSS控制的多签金库地址,里面存放跨链过程中的原生资产(BTC、ETH、USDT 等)。
如果 TSS 节点被攻破、密钥管理失误、节点串谋,外链资产可能被盗。
这种风险和早期的跨链桥所面临的风险类似,如 Poly Network、Wormhole 被黑,只是 ZetaChain 把托管权分散给多个验证人,但本质依然是由协议层统一托管外链资产,安全性取决于验证人质量和数量。

2、跨链消息延迟风险

不同链的出块速度和确认规则不同,例如比特币 10 分钟一块,需要等待较长时间进行确认,从而导致ZetaChain 跨链调用时会遇到延迟和状态不一致。
同时,这种异步架构下,如果目标链回滚或者网络分叉,可能导致两条链的状态不一致,需要额外的补偿修正逻辑。

3、验证人和签名人的去中心化程度风险

虽然ZetaChain本质上是 PoS 链,但如果验证人数量少或分布不均匀,可能出现控制权过度集中的风险。
一旦超过一定阈值的验证人联合,可能既能篡改链上状态,也能动用外链资产。
当前行业对这种架构的去中心化临界点还没有统一标准。
除了以上几个潜在风险,ZetaChain当下也面临数个主要限制:
一是目前链覆盖面有限
虽然 ZetaChain 已支持 EVM 链、BTC以及部分非 EVM 链,但要覆盖所有主流链,比如 TON、Aptos仍需要大量集成和测试。
每多接入一条链,验证人就要多维护一套监听和签名节点,运维成本和复杂度也会随之上升。
二是底层机制的性能瓶颈
由于跨链需要经过监听 → 共识 → 签名 → 外链广播,整体操作速度取决于最慢的链。
如果跨链调用量大,TSS 签名和外链交互会成为性能瓶颈。
三是对外部链规则的依赖
比如比特币等非智能合约链的功能有限,因此ZetaChain 在交互时只能用有限的交易模式,无法实现和 EVM 链一样灵活地调用。
且一旦外部链升级规则,ZetaChain 的跨链逻辑可能需要同步调整。

四、一张图看懂ZetaChain和其他不同的跨链方案

文章作者:@beefnoode
0 0 votes
Article Rating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Daily Debrief Newsletter

Start every day with the top news stories right now, plus original features, a podcast, videos and more.

中文zh中文中文

Appreciate Insights?

Show your support for the author.

usdc USDC
wallet icon ...

Send Tip (Sui Wallet)

QR Code

0x398d...b7f9

Link your wallet

Link a wallet to your Cluster account

Metamask
Slush
Phantom

Not Logged In

Connect to your X account to start tipping to authors and access all features of Clu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