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xMedia

Hyperliquid L1生态深度研报: 从高性能交易平台迈向全栈 DeFi 公链的生态跃迁

一、引言

2024年,在 Layer 2公链赛道逐渐陷入同质化泥沼之际,一个原本定位为永续合约交易所的项目——Hyperliquid,悄然启动了其自研 L1 公链的主网测试。在零预热、无融资的背景下,Hyperliquid L1迅速吸引了大量链上原生交易用户和资金。随着HyperEVM主网上线、TVL 迅速突破 1 亿美元、多个 DeFi 协议落地部署,再到如今TVL突破20亿美元,Hyperliquid已经完成了从高性能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向具备完整生态结构的平台级扩展。Hyperliquid L1的快速崛起并非偶然,它背后承载的是一整套对区块链执行效率、用户体验和链上交易逻辑的深度重构。本研报旨在深入剖析Hyperliquid L1的底层机制、发展历程、市场定位,并对其日益繁荣的DeFi生态进行详细分析。

(上图为Hyperliquid L1的TVL变化以及相关数据,数据来源:DefiLlama)

 

一、Hyperliquid L1底层机制与性能表现

Hyperliquid L1的底层架构仍采用Proof-of-Stake (PoS) 共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其独特的HyperBFT算法。HyperBFT是一种受HotStuff协议启发而来的共识机制变体,专为优化端到端延迟而设计。HotStuff协议以其卓越的性能优化而闻名,它通过聚合多重签名来显著减少网络中的通信开销和存储需求,从而减轻网络负载并增强公链的可扩展性。此外,HotStuff采用流水线设计,将区块提议过程分为准备(prepare)、预提交(pre-commit)和提交(commit)三个阶段,这种设计允许网络同时处理多个区块的不同阶段,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节点空闲时间,从而提高了网络效率、交易速度和区块生成速度。

HyperBFT对HotStuff的继承和优化,直接赋予了Hyperliquid L1超低延迟和高吞吐量的能力。这正是其能够支持全链上中央限价订单簿(CLOB)的关键技术基石,因为CLOB对实时性和处理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若无这种底层优化,链上CLOB的交易体验将无法与中心化交易所相媲美。从技术路线的选择也可以看出,Hyperliquid团队并非简单地复制现有技术“重复造轮子”,而是针对DeFi和链上交易的特定需求进行了深度定制和创新,使其在性能和体验上上超越了许多通用型Layer 1区块链和基于AMM以及CLMM的DEX。

同时,与dYdX等采用链下订单簿或匹配引擎、仅在链上结算的DEX不同,Hyperliquid的核心设计原则是实现合约交易的完全去中心化。这意味着所有订单的放置、取消、匹配和清算都透明地在链上进行,并通过HyperBFT共识确保一致的交易顺序并完成结算。这种全链上模式从根本上消除了中心化交易所和混合DEX中可能存在的内部信息利用、抢先交易(Front-Running)或市场操纵风险,极大地提升了透明度和公平性。

 

除了独特的底层机制创新,Hyperliquid L1的性能指标是其脱颖而出的关键。在吞吐量方面,有资料显示,Hyperliquid L1主网目前支持约200,000订单/秒的吞吐量。值得注意的是,其共识算法和网络堆栈理论上可扩展到每秒数百万订单,当前的技术瓶颈主要在于执行层的限制,Hyperliquid团队也表示未来将有进一步优化计划。这种强大的处理能力确保了在高交易量时期也能保持网络的流畅运行。

而在延迟方面,Hyperliquid也致力于最小化延迟,为交易者提供实时数据和近乎瞬时的订单执行。相关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对于地理位置相近的客户端,从订单提交到确认的端到端延迟中位数为0.2秒,99%的延迟在0.9秒以内。其区块确认时间更是低至0.07秒。这种超低延迟使其能够支持高频交易和复杂的操作,为用户提供与中心化交易所相媲美的交易体验。极高的交易吞吐量和超低延迟是Hyperliquid实现“CEX级体验”的核心要素。

 

传统的DEX往往受限于底层公链的性能,导致高滑点、高Gas费和交易延迟,这在高频交易和衍生品市场是致命的缺陷。Hyperliquid通过定制L1解决了这些问题,使其能够支持全链上中央限价订单簿(CLOB),而非依赖于AMMs。CLOB模式能够提供更精准的价格发现、更深的流动性和更低的滑点,这对于永续合约交易至关重要。这种性能优势不仅吸引了散户交易者,也为量化交易和高频交易(HFT)用例提供了可能性,从而扩大了其潜在用户群体和交易量。

此外,Hyperliquid通过其PoS共识机制显著降低了Gas费用,并为交易者提供了零Gas费的交易体验,这对于高频交易用户尤其有利。交易者仅需支付极低的Maker(0.01%)和Taker(0.035%)费用。零Gas费显著降低了高频交易的门槛和成本,这不仅吸引了大量活跃交易者(包括散户和专业做市商),也使得复杂的自动化交易策略在链上得以经济高效地执行。这直接促进了流动性的深度和市场的活跃度,形成了正向飞轮效应,是其快速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之一,尤其相比于Gas费高昂的以太坊生态中,这一优势更为突出。

(上图为Hyperliquid L1和其他传统公链以及合约交易平台的对比表格)

 

二、Hyperliquid的演进之路

Hyperliquid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从专注于高性能交易应用链逐步演变为具备通用智能合约能力的综合性生态平台的过程,其每一步都充满了战略考量和技术突破。

 

Hyperliquid的故事始于2022年末,由Jeff Yan(在加密社区常被称为Jeff.hl)和化名为iliensinc的团队创立。他们的宏伟目标是构建一个能够提供中心化交易所级别体验的全链上永续合约交易所。

20232,Hyperliquid主网正式上线,并推出了其开创性的核心产品——去中心化永续合约DEX,为链上衍生品交易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标志着Hyperliquid正式进入市场,并迅速以其卓越性能吸引了早期用户。

20244,平台功能进一步扩展至现货交易,并引入了HIP-1标准,旨在支持原生代币的便捷上市和通过公开拍卖机制进行初始发行。这一举措不仅丰富了平台的交易产品线,也为新项目提供了一个公平、透明的代币启动途径,促进了生态的多元化发展。

20241129,Hyperliquid的原生代币HYPE正式上线,并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公平启动”空投。此次空投将3.1亿枚HYPE(占总供应量31%)分发给超过9万名用户,成为加密历史上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空投之一。这种社区优先的策略不仅为项目带来了巨大的初始用户基础和流动性,更重要的是,它在Web3社区中建立了“社区友好”、“反VC”的强大品牌叙事。

2025218,HyperEVM主网正式上线。HyperEVM是Hyperliquid的EVM兼容通用Layer 1,其战略目标是通过集成通用智能合约平台,为HyperCore(核心交易引擎)解锁更广泛的DeFi可组合性,标志着Hyperliquid从单一应用链向综合性生态平台的转型。

随后的几个月,HyperEVM又见证了一系列关键的技术升级:

2025325,HyperCore与HyperEVM实现了深度互联,用户现在可以在两条链上无缝交易任意代币,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和资金流转效率。

2025526,HyperEVM的区块时长减半至1秒,进一步提高了其吞吐量和交易确认速度,以满足日益增长的DeFi应用需求。

202575,CoreWriter升级正式部署。这是Hyperliquid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它使HyperEVM智能合约从只能读取HyperCore更新,飞跃到可以直接更新HyperCore状态,为独特的链上功能和更深层次的DeFi可组合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715,Kinetiq协议及其流动性质押代币kHYPE在主网正式上线,标志着HyperEVM上DeFi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HYPE质押者提供了新的收益和流动性管理工具。

(上图为HyperLiquid L1的发展时间线)

 

三、Hyperliquid L1HyperEVM)与Hyperliquid交易相辅相成

Hyperliquid最初作为一个“应用链”(AppChain)的定位,其核心在于服务自身的旗舰DEX。然而,HyperEVM的推出,标志着Hyperliquid从一个单一用途的DEX平台,成功转型为一个能够承载更广泛DeFi应用的综合性Layer 1生态系统。

HyperEVM通过直接将EVM区块集成到L1状态中,确保了其智能合约和DeFi应用能够无缝继承与核心系统相同的超高速度和低延迟特性。这种双层架构是一种非常精妙的战略选择,它允许Hyperliquid在核心交易层实现极致的性能优化(如全链上CLOB、超低延迟),以满足高频交易的严苛需求,同时在HyperEVM层提供EVM兼容性,以吸引更广泛的开发者生态和通用DeFi应用。这种专精通用相结合的策略,既能避免通用L1在处理复杂交易时可能遇到的性能瓶颈,也避免了单一应用链的生态局限性,为整个公链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天花板。这种设计赋予了Hyperliquid极强的适应性和扩展性,使其能够同时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并为未来的DeFi创新提供灵活且高性能的基础设施。

 

其中,CoreWriter升级是实现这一平台化转变的关键。它使得HyperEVM智能合约不仅能够读取HyperCore状态,还能直接更新HyperCore状态。这意味着HyperEVM上的DeFi应用可以与HyperCore的链上订单簿、交易机制和清算系统进行深度交互,从而实现前所未有的链上可组合性。

 

举例而言,部署在Hyperliquid L1上的原生借贷协议HyperLend现在可以通过HyperCore进行头寸清算,大大提高了协议的清算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而流动性质押协议Kinetiq则将利用CoreWriter实现质押资产的流动性,为HYPE代币的质押者提供更多的流动性以及收益机会。而HyperSwap和KittenSwap等AMM DEX将能通过CoreWriter集成HyperCore订单簿,为用户提供最佳交易执行路径。这种双层架构和深度集成,使得Hyperliquid不再仅仅是一个高性能的交易工具,而是一个拥有原生金融原语、EVM兼容性、以及强大可组合性的DeFi“超级链”。它为开发者提供了在高性能环境下构建复杂Defi应用的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玩家和开发者加入其生态。

 

三、Hyperliquid L1的独特定位与开发团队洞察

Hyperliquid L1在竞争激烈的公链市场中,通过一系列差异化策略,成功塑造了其独特的市场定位,使其在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与通用L1(Ethereum, Solana)的对比这些老牌链提供广泛的DApp基础设施,但Hyperliquid的优势在于其针对交易这一应用场景的极致优化,提供了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吞吐量,这使其在特定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护城河和竞争力。Hyperliquid选择构建自己的专用L1,而非在现有通用L1上部署,正是为了实现极致的性能优化和定制化,以满足合约交易对速度和效率的严苛要求。HyperEVM的推出正好弥补链上合约交易所的生态局限性,通过EVM兼容性来吸引更广泛的开发者和应用,从而实现从“专用”到“通用”的过渡,扩大其在L1领域的竞争范围。Hyperliquid的策略是先通过极致的交易体验占据市场份额,再逐步扩展其通用性,从而实现点突破,再面扩张的发展战略。

 

Hyperliquid的核心团队由Jeff Yan(又名Jeff.hl)和化名为iliensinc的成员于2022年末创立。他们最初是成功的加密市场做市商公司Chameleon Trading的核心成员,具备深厚的传统金融市场做市和高频交易背景。这种“做市商基因”意味着团队对高频交易、市场深度、流动性管理和风险控制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实战经验。这直接体现在Hyperliquid L1在性能(低延迟、高吞吐量)、交易机制(全链上CLOB)和用户体验(CEX般体验)上的极致优化,使其能够真正满足专业交易者的需求,而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这是其技术突破和市场占有率领先的根本原因。

 

在融资方面,Hyperliquid是一个真正的“未融资”的项目,没有获得任何风险投资(VC)资金,完全由创始团队(bootstrapped)发展起来。这与大多数Web3项目形成鲜明对比,也是其“公平启动”和“反VC”叙事的核心基础。这种无VC融资、大规模空投给社区的“公平启动”模式,不仅为项目带来了巨大的初始用户基础和流动性。更重要的是,它在Web3社区中建立了“社区友好”、“反VC”的强大品牌叙事。这种叙事能够吸引那些对中心化资本干预感到不满和排斥的用户,并培养出极高的用户忠诚度和社区凝聚力,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护城河”。

 

四、Hyperliquid L1的节点运营和去中心化发展

尽管Hyperliquid一直强调去中心化理念,但其验证节点结构在早期曾被指出存在中心化风险。相关资料显示的,Hyperliquid网络中最大的5个验证节点均由Hyperliquid基金会运营,占据了总质押资产的80%。因此,Hyperliquid在总验证节点数量上(早期16个,远少于以太坊的80万+)相对中心化。这种高集中度引发了对交易排序、治理决策和社区投票独立性的担忧 。

对此,Hyperliquid团队已意识到并正在积极解决这一问题。最新数据显示,其验证节点数量已从13个增加到21个,这被视为其去中心化目标的重要进展,进一步提振了市场信心。这种先集中化以确保性能和稳定,再逐步去中心化”的策略,在Web3领域并不少见,尤其对于需要高性能的应用链。笔者认为,在项目早期,牺牲一定程度的去中心化以确保核心功能(交易)的极致体验和网络稳定性是必要的。随着生态的成熟和技术壁垒的建立,再逐步将权力下放给社区。这种透明且逐步推进的去中心化路径,有助于建立社区信任,并为项目未来治理模式的演进留下了空间。

除此之外,Hyper Foundation为了解决去中心化程度不足的问题,推出了委托计划,旨在通过将代币委托给可靠和高性能的验证节点来增强网络安全性,促进验证者网络的多样性,并支持致力于Hyperliquid生态系统增长和稳定的验证者。该计划对申请者有严格要求,包括质押1万HYPE、运行非验证节点、并通过KYC/KYB等。Hyper Foundation团队计划随着网络成熟继续增加验证节点数量,从而增加网络的去中心化程度和安全性。

 

四、Hyperliquid DeFi生态深度剖析

Hyperliquid L1的DeFi生态系统自HyperEVM推出以来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截至2025年7月29日,其TVL已达21亿美元。其TVL相比于2025年4月初实现了将近700%的惊人增长,并且仍然延续了强劲的增长趋势。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爆发式增长是在没有大规模流动性挖矿奖励或生态系统补贴款的情况下实现的,这与许多通过短期激励吸引TVL的项目或公链形成鲜明对比。Hyperliquid的TVL增长更多是基于其卓越的性能、低成本和极高的生态黏性所带来的真实用户需求和资金流入。这种“高质量”的增长表明其生态系统具有更强的韧性和可持续性,也是其长期价值的重要支撑。

(上图为主流公链排行榜,Hyperliquid L1位居第八位,数据来源:DefiLlama)

 

Hyperliquid L1的TVL爆发式增长,其背后是迎来井喷的Hyperliquid L1生态系统。目前,Hyperliquid L1已经拥有超过100个DApp,涵盖DeFi、NFT和SocialFi等多个类别。下文将重点分析三个Hyperliquid原生的头部DeFi项目 —— Hyperlend、Felix Protocol以及Kinetiq。

 

1HyperLend

HyperLend是HyperEVM上TVL最大的借贷协议,总锁仓量达到4.43亿美元。它提供了多种标准借贷功能,包括借贷市场(允许用户存入或借出多种代币)、HLP Vault(允许用户存入USDHL以获取收益)和HyperLoop等功能。

HyperLend正在与HyperCore进行深度集成,清算现在可以直接在HyperEVM上发生,也可以通过HyperCore进行跨链执行旨在提高清算效率和风险管理。这代表了HyperEVM与HyperCore的首次重大集成,这是Hyperliquid创始团队所设想的愿景之一。

 

2Felix Protocol

Felix是HyperEVM上TVL排名第二的借贷协议,总锁仓量达3.8亿美元。它提供抵押债务头寸(CDP)市场和Vanilla借贷市场。其CDP稳定币feUSD基于Liquity v2架构开发,而anilla借贷市场基于Morpho技术栈进行开发。此外,Felix还与稳定币平台M0合作推出了法币支持稳定币USDHL,已为HyperEVM生态贡献超过1亿美元稳定币供应

用户可以通过向Felix提供流动性赚取借贷利息,或者通过铸造feUSD/USDhl稳定币并参与其生态系统获得收益。Felix也计划在CoreWriter发布后集成HyperCore上的清算功能。

3Kinetiq

Kinetiq是Hyperliquid上的非托管流动性质押协议,于2025年7月15日正式上线,标志着HyperEVM上DeFi发展的重要里程碑。Kinetiq上线不到2周,TVL已经超过了7..25亿美元,跃居Hyperliquid L1 Defi项目榜首。该项目允许用户质押原生HYPE代币,并获得流动性质押代币kHYPE,而kHYPE可在HyperEVM的DeFi应用中使用获取多重收益。Kinetiq采用动态算法,利用StakeHub验证者评分系统,将质押的HYPE委托给表现最佳的验证者,以优化收益和支持网络安全,同时避免中心化风险 。

Kinetiq为用户提供了多重收益路径:

1质押收益: 用户通过质押HYPE获得约2.2%的年化收益,无需管理验证者选择,且kHYPE数量会自动累积。

2DeFi可组合性收益: kHYPE作为流动性资产,可用于HyperEVM上的各种DeFi策略,例如在HyperLend、Felix等借贷平台进行杠杆借贷,或在Curve等AMM提供流动性,从而获得额外收益。

五、Hyperliquid L1生态所面临的挑战与未来潜力

Hyperliquid生态系统正处于快速扩张期,TVL和交易量持续增长,核心DeFi协议体系(借贷、DEX、LST)已初步形成,构建了其金融基础设施的主要框架。HyperEVM的推出和CoreWriter等关键技术升级极大增强了生态的可组合性和吸引力,使得HyperEVM上的DeFi协议能够直接利用HyperCore的深厚流动性和高性能交易引擎,从而创造出更复杂、更高效的链上金融产品。这预示着Hyperliquid生态将迎来更丰富的创新和更深层次的流动性利用。

 

然而,Hyperliquid的发展并非没有挑战。2025年3月爆发的JELLYJELLY清算危机曾对其“去中心化”声誉和TVL造成影响,但平台通过有效的危机管理措施成功化解,并促使其改进技术架构和风险控制机制。因此,Hyperliquid早期存在的中心化问题仍需持续关注,尽管验证节点数量已增加,但基金会仍控制大部分质押资产,表明其去中心化之路仍然漫长。同时,作为新兴协议和公链,其安全性和稳定币,尚未经历过重大网络攻击或极端市场崩溃的考验,因此还不能比肩以太坊等老牌L1公链。

 

即便如此,Hyperliquid L1仍然蕴藏着难以估量的巨大的潜力。创始人Jeff的目标是将L1打造成一个全面的金融平台。为此,Hyperliquid L1计划和更多优秀的开发团队合作,推出更多DeFi衍生品(如期权、杠杆产品),并集成BTC、ETH、SOL等主流原生资产进行现货交易。通过开放协议和激励措施吸引更多第三方开发者,增强HyperEVM的智能合约能力,也将进一步丰富其生态系统。此外,目前仍有38.88%的HYPE代币分配给未来排放,预示着未来可能进行第二次空投,这也将继续激励用户参与和生态增长。

 

六、结语

Hyperliquid L1凭借其定制化的高性能区块链(HyperBFT共识、超低延迟、高吞吐量)和全链上中央限价订单簿,成功在去中心化交易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其“公平启动”的代币分发模式和无VC融资背景,使其赢得了社区的广泛支持,形成了强大的内生增长动力。HyperEVM的推出以及CoreWriter等关键技术升级,正在将其从一个高性能的DEX转变为一个功能丰富的DeFi基础设施,解锁了更深层次的链上可组合性和生态丰富度。随着去中心化进程的推进(验证节点数量增加)和生态系统项目的不断丰富,Hyperliquid有望构建一个更加健壮、多元和可持续的Web3金融生态。

0 0 votes
Article Rating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Daily Debrief Newsletter

Start every day with the top news stories right now, plus original features, a podcast, videos and more.

中文zh中文中文

Appreciate Insights?

Show your support for the author.

usdc USDC
wallet icon ...

Send Tip (Sui Wallet)

QR Code

0x398d...b7f9

Link your wallet

Link a wallet to your Cluster account

Metamask
Slush
Phantom

Not Logged In

Connect to your X account to start tipping to authors and access all features of Clu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