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清晨,加密市场发生了自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闪崩之一。根据统计数据,此次暴跌导致近200亿美元未平仓合约被清算,超过160万人爆仓,波及程度远超当年519与312
插针行情下中心化交易所风控体系承受高负载,部分服务出现延迟,资产报价异常。Perp DEX去中心化永续合约交易所则经受了更为严峻的考验,极端波动导致大量清算单暴增,借贷资产进一步清算,风险敞口愈拉愈加大。
在极端下跌中,传统Perp DEX所广泛采用的ADL策略失灵。以单一市场、基于盈利率与杠杆的队列去强平盈利方,从机制层面切断了组合层面的净敞口与跨平台对冲的可能性,迫使风险在最脆弱的时点从系统层面外溢到那些本应最稳健、最无辜的账户上,让系统性风险凝结成了用户层面上的单点风险。
这一连锁的胜者受罚机制让风险管理者无法在事前给出确定的损失上限。更糟的是,ADL的被动去杠杆会在流动性最差、冲击成本最高的时刻集中砸盘,形成二次反馈:保险金—>清算—>价格冲击—>更多清算的螺旋,把一个可暂时用时间与库存吸收的流动性问题,变成对盈利端的永久性损害,从而摧毁了整个Perp DEX的完整性与风险定价的可预期性。
头部Perp DEX 平台 @HyperliquidX就在这轮事件中触发了35,000次ADL事件,波及2万多名交易者。这意味着原本受益于对冲或仓位的交易者反而被迫清仓,最终可能彻底损失账户资金。在交叉保证金模式下,ADL带来的损失在Hyperliquid上甚至具有连锁效应,当某个标的剧烈下跌时,所有挂钩该保证金账户的头寸都会同时耗尽抵押品,被一个品种击垮整个组合。
Hyperliquid 已如此,更不用说一些二线产品了。就比如Lighter DEX在闪崩中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10日晚近凌晨,Lighter团队发布宕机警告,称受到历史级TPS激增的冲击,系统挂单和订单簿均出现故障,用户无法下单或平仓,主网服务一度中断约4.5小时。
该故障导致用户损失惨重, 2008名用户损失超过1千美元,367名用户损失超过1万美元。统计显示在停机期间Lighter用户实际亏损近5千万美元。
当然采取ADL的各方在如此黑天鹅行情下也是受害者。没有经得住检验的平台则遭遇了用户的用脚投票以及资产的大规模撤离。而在大清算中如Paradex一般坚若磐石的Perp DEX服务则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究竟是什么核心优势能让他们幸免于难?
首先来看平台设计,@paradex采取社会化损失(Socialized Loss, SL)而非自动减仓ADL的策略。从官方文档可见,一旦保险基金因爆仓而出现资金缺口,Paradex并不会立即通过强制平仓用户盈利头寸来补足亏损,而是将在用户提取资金时对提款进行一定比例扣减。
而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名为社保损失系数的概念。社保损失系数本质上是一个与保险基金短缺程度动态关联的值,仅对在短缺期内提出提款的用户收取,这意味着未提出提款的账户将保留全部盈亏不受影响。
待保险基金通过清算盈利或额外注资得到重新充足补充后,Paradex会停止扣减提款。这样一来用户的账户持仓可以完整运行,保留了对冲效果和潜在回报的可能。如果市场后来回暖、保险基金恢复,那么原先的短缺就会被抹平,提现用户无需承担ADL那样强制、永久锁定亏损的后果。
这种机制为用户引入了时间和补偿的可能,用户可选择在市场回温或资金充足后再取现,从而分享风险,而非像ADL那样立刻锁定亏损。
相比ADL之下,SL机制避免了在交易者最意外的时候冲击盈利头寸。它不会在爆仓瞬间杀掉账户中的对冲头寸,而是先尽可能依赖保险基金和社群金库,将风险转移给自己,只有当确实出现大规模不足,才对提现操作进行扣减补偿。避免了对盈利者的不对称惩罚,与传统平台ADL模式中惩罚赢家的逻辑截然不同。
SL社会化损失机制甚至说也仅仅是Paradex的优势之一。在大清算时,狂飙的资金费率需要用户及时注入新鲜流动性,而当日正好是UTC+8时间的凌晨5点,大多数亚区玩家还在睡梦之中,使得补充资金费率以及开仓关仓操作慢了一拍,也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自2025年9月10日起,Paradex对普通用户在所有永续合约市场(BTC/ETH等大盘除外)实行0%做市商费和0%吃单费的全免手续费模式。而对于API或做市商接入,平台仅收取极低的0.02%吃单费。如此超低交易成本的策略大幅降低了交易门槛,吸引了大量做市商和散户参与,促进了交易活跃度和流动性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无需担心在单边极端行情中频繁操作所带来的高额磨损,仓位过夜更安心。
在收益表现上,BlockBeats统计显示Paradex截止撰稿时累计收入达974万美元,最近30天收入为128万美元,30天交易量约93.2亿美元。这些数字表明,即便尚未发行代币,Paradex依然展现了强劲的盈利能力和市场造血能力。并且在1011危机中的稳定表现,更是俘获了不少合约用户的芳心。
Paradex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Paradex本身的底色决定了其未来空间。作为由衍生品机构流动性平台Paradigm孵化打造的基于Starknet网络的以太坊Layer2链产品,其所在链专为高性能去中心化交易和资产管理而设计,可实现极高的吞吐量和低延迟交易。
除此之外,Paradex账户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跨品种对冲和组合保证金策略。在同一个账户内,用户可以交易永续合约、期货、期权乃至现货,并可以使用任意资产作为抵押,系统同时支持逐仓、逐合约保证金、交叉保证金以及组合保证金模式。这种账户级别一体化设计允许交易者灵活对冲各种头寸,而不会被传统平台因单币种触发的减仓逻辑打散对冲策略。在整个Perp DEX板块中,如此灵活的设计可谓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创新需要由市场充分检验,用户对透明度、公平性和用户体验的追求也无止境。Paradex这次的表现验证了去中心化永续交易平台采用智能风险分担机制的优势。它一方面避免了对用户正常对冲活动的干扰,即无ADL、无突发清算干预,另一方面保证了平台资源的高效利用,即保险基金在正确的时间释放到提款中。
这一理念与传统中心化交易所的极端风险防控形成对照,也和部分其他去中心化平台(如Backpack的链下撮合模式)不同。综合来看,这场暴跌对于Paradex来说是一次实战压力测试,也证明了PerpDEX作为衍生品交易未来方向的可行性。
Paradex没有出现任何停机或强制减仓,其Gigavault持有者反而获得了丰厚回报。市场也普遍认识到:只有在机制设计上更注重对冲完整性和风险可控的PerpDEX,才能在下一次剧烈动荡中保护用户。Paradex通过技术优化和设计创新为行业指明了方向,它的表现为加密衍生品交易所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