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我与@binance的第一次结缘在2020年底的DeFi之夏。在此之前其实我从未用过币安系的任何产品,交易所是李林时代的火币,钱包是Token Pocket,交流是币乎。Pancakeswap横空出世后,踌躇于以太坊上Uniswap交互高昂的Gas,我决定放手参与一下币安生态试试看。
在2020-2021年,还是还叫币安智能链的BSC其实四面楚歌。一方面火币在大中华区强大的渗透力使得火币生态HECO上神盘频出,虽然大多都是诸如htmoon一类的仿盘,但造富效应强烈。同时火币生态上的MDEX等DeFi产品借助于火币的流量赚足了眼球,配合HECO在当时算得上便宜又快速的双重优势。
我也有这样的路径依赖,当时的币安在一众交流群里以冷板凳的形式存在。大家的想法很清澈:火币很好用,周围人都在用,为什么要特立独行用币安呢?
直到Pancakeswap上出现了APY高达400%+的头矿,血液里流淌的逐利基因让我“勉为其难”的下载了币安,购买了BNB,并提款到BSC。
其实从体验上而言,和红极一时的HECO并无特别之处。但有趣的是,如果你是早期的@PancakeSwap用户,你一定会被兔子烙饼的动画所吸引,在vibe coding盛行的今天来看比较幼稚,但在当时DApp整体都设计的奇丑无比的情况下,Pancakeswap的交互着实让人印象深刻,并且头矿业也确实让大家赚到了钱,币安给我的第一个印象也浮出水面:大气,不吝啬,让利给用户
Pancakeswap是用了心的,这让我对币安的产品起了强烈的好奇心:黄橙橙的颜色在加密的世界真的是最讨喜的颜色吗?
答案在2021年5月得到了验证。还记得狗狗币当时的一柱擎天吗?你是否已经怀念起来当时赚钱像呼吸一样简单的牛市?
在狗狗币交易最为激烈的时候,我也想去搏一把。但是火币无论如何都打不开了,所谓的打不开并不是说移动端应用程序无法打开,而是打开之后一直在加载:显然是服务器过载了。手足无措的我火速上网求助,只得到了一个答案:币安交易一切正常。
还记得币安曾经被赋予的slogan:纳斯达克级撮合,包的
交易量井喷就是对交易所产品力的最佳考验。这让我更好奇了,这是一支怎样的技术团队能做出如此精湛的交易撮合能力,在别家都歇菜的情况下独占鳌头?
光速学习了一下,原来币安的创始人叫赵长鹏@cz_binance,大家都亲切称呼它为CZ,曾经在东京证券交易所开发配对交易订单,后来又去打造的高频交易系统。了解完头把交椅CZ的成长史,币安给我的第二个印象也初现端倪:技术控,稳定,可靠
除此之外,江湖上广为流传者他卖房买币的故事:2014年,在我乳臭未干的年纪,CZ卖掉了上海房子,将自己的全部身家都换成了比特币,随后,上海房价就翻了一倍,而比特币跌到原来三分之一…
11年后,上海房价平均增长110.6%,比特币平均增长14,879%,也应了CZ那句至理名言:If you can’t hold, you won’t be rich
搜完CZ,又冒出位何一@heyibinance,这又是谁?年轻人的好奇心总是汹涌澎湃。现在的通稿都说何一是加密女王,币安一姐。在我印象里,何一姐留下的是亲民底色。在我300多U“高位”接盘BNB的日子里,她对币安展示充足信心的爽朗笑声,陪伴了我走过无数个日日夜夜。
有问题,首席客服一姐来帮你。虽然我这种小透明趴菜这几年也只会基本的买卖,高级的衍生品完全超出我的智力范围,也应该不会麻烦到一姐。但道听途说来,一姐事无巨细,倾听每一位用户心声,这不仅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姐真正做到的事。币安给我的第三个印象也水落石出:有温度、有速度、有结果
币安留给我的印象,相信只是币安全球2.75亿用户中的一个缩影。从2017年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崛起,到2025年成为全球加密帝国,BNB价格首次突破1000美元,完成了ICO时只有0.1美元到现在的近万倍的回报,它作为币安生态的核心资产,见证了币安的荣辱兴衰,也将陪伴币安进入下一个十年,这一里程碑背后,是CZ和何一近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与应对,也更是每一位用户的支持。
然而树大招风,当 $BNB 达成1000美元的辉煌成就时,CZ和他的这个加密帝国也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多重风暴之下,必须抉择未来的路。
回顾历史,币安凭借智慧总能化险为夷,然而挑战一直存在,变化终将永续。制定应对良策将是币安坐稳头把交椅的法宝。
当今的加密格局已与2017年迥然不同。几条叙事线泾渭分明:稳定币支付引发的PayFi革命,华尔街资本与加密新贵的交融以及链上的未来叙事(包括RWA,永续合约等等)
币安稳定币可以溯源到BUSD时代,当时币安还有一个产品叫做BUSD收益池,可以通过投入BNB或者BUSD赚取奖励。然而美SEC对Paxos 的制裁,迫使其停止发行和支持BUSD,FDUSD则接任了BUSD。然而稳定币赛道最大的问题不仅是合规,还有与法币资产互换通道以及支付信赖等诸多痛点。而钱,无论是何种形态,在流通与使用中才能进一步产生共识。
相较于USDT与USDC,FDUSD当前的用例则偏少。前者具有先发优势是一方面,但是仍未渗透到利基市场。在施行法定本币与美元结算双轨制的国家,很多人口甚至没有银行账户,配合抽象化稳定币概念,FDUSD有很大的故事性可讲。
而对于新钱旧钱的交融,$BNB相关的财库策略已经诞生。相比于其他财库通过PoS质押而换取现金流的单一线路。BNB财库的可玩性则更高,它锚定的是未来所有加密项目方想要登堂入室,进入全球顶尖交易所的未来折现。
而链上叙事,币安很明显也在发力,包括最近非常火的@Aster_DEX。但是潜在的挑战者也是纷至沓来。特别像Paradex一类实施的零费策略,直接绕过羊毛揽客的阶段,可能一定程度上将会蚕食币安扶持的生态项目份额。
历史的长镜头下,CZ和何一的合力造就了币安的辉煌,也在各种危机中留下深刻烙印。BNB站稳1000也只是起点,新的挑战也将推动BNB向5000,甚至10000继续迈进,而我也相信这些都将在不远。
美国的稳定币浪潮席卷全球,亚太市场也不例外。作为一个参与者高达总人口30%以上的加密大国,韩国在思考同样的问题。韩各大银行及各大型科技平台都在不同链上筹备韩元计价的稳定币。以Kakao为例,其在区块链领域的探索从未止步。早在2018年3月,Kakao 就宣布在日本成立区块链子公司 Ground X,同年10月Ground X 对外发布公链项目 Klaytn。2021年4月,Klaytn/ Ground X 与 ConsenSys 达成战略合作,用于推进韩国央行 CBDC 相关项目。2024年8月@KaiaChain由Kakao和LINE开发的Klaytn和Finschia进行合并,旨在打造覆盖日韩与东南亚用户的统一主网。
而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新任总统李在明力挺韩元稳定币,以巩固本币金融主权的表态。借助这股政策春风,2025年8月Kaia基金会宣布将携手Kakao Pay和LINE NEXT等超级App规划推出韩元稳定币,消息一经公布,Kakao Pay股价飙升近30%,深刻体现出市场对合规韩元稳定币前景的强烈预期。Kaia作为韩国稳定币生态的潜在中枢,实际上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承载着将韩元稳定币引入日常消费场景的使命。凭借Kakao生态(包括KakaoTalk聊天和Kakao Pay支付,类比一下即微信与微信支付)深厚的用户基础,Kaia链被视为韩国稳定币计划的关键基础设施,有望连接数亿亚洲用户的日常支付。
但是多链稳定币发行存在显著的痛点,即各链上的法币稳定币彼此孤立,跨链流通需要依赖非常繁琐的桥接操作,原生资产无法直接互操作,导致流动性碎片化和用户体验不佳。在这种情况下稳定币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网络效应和消费场景价值。这一动因催生了Kaia与ZetaChain的合作集成,希望通过其通用资产模型,将Kaia链的稳定币转变为各大链上通用的原生资产,解决稳定币跨链流通和互操作性难题。
具体的实现路径上,@zetablockchain其实本身就是一个EVM兼容的L1区块链,内置跨链互操作支持。它以一条PoS主链为调度与结算核心,外接两类组件完成对Kaia的对接。其一是运行Kaia全节点的观察端,订阅网关合约与目标资产合约的日志与状态变更,将原始事件打包提交到ZetaChain共识排序。其二是采用阈值签名(TSS)维护的一把外链密钥,映射为Kaia侧的一般账户,用于在Kaia链上构造与广播交易。这样一来,ZetaChain既能独立验证来自Kaia的事实,又能以TSS账户身份在Kaia执行指令,从而在无需Kaia原生跨链协议与轻客户端验证的前提下,完成异构链之间的可靠通信与资金调度。
而资金入口由Kaia侧的Gateway承担。整个流程上的闭环为:用户在Kaia发起存入,代币被锁定在托管合约或TSS地址,事件中携带资产合约、数量、目的链与接收方等字段。当观察端在ZetaChain上确认该事件后,协议在本链铸造等额的ZRC-20,并以“来源链ID+外链资产地址”为键建立账本映射,精度与元数据按登记信息标准化,余额归属目标地址。反向路径则在ZetaChain销毁对应ZRC-20,生成跨链任务,由TSS账户在Kaia调用Gateway的提现接口,将先前锁定的同额原生资产释放至指定地址。若需顺带触发Kaia上的业务逻辑,则改由call或withdrawAndCall携带calldata完成目的合约的函数调用,执行结果再由Kaia事件回传至ZetaChain落账。
考虑到资产的多重属性,为使Kaia资产具备铸销资格,集成阶段需完成资产注册:通过可治理的登记交易上链写入链ID、合约地址、符号、精度等,形成白名单。需要强调的是,资产在ZetaChain按来源区分命名空间,同名币种在不同链各自对应独立ZRC-20实例,必要时再由链上流动性机制做同锚兑换以弥合价差。至此,从事件采集、共识确权、映射铸造到外链执行的闭环打通,Kaia作为异构EVM网络即可被纳入统一的跨域调用与结算通道。
以ZetaChain携手Kaia的稳定币蓝图,不仅在于让Kaia上的韩元稳定币获得前所未有的跨链自由流动,更是把一次部署的通用合约扩展为多链资产与调用的统一控制面。开发者在ZetaChain上编写合约,即可通过统一账户与抽象,在后台调度Kaia、以太坊等链的资产与合约,像在同一条链上执行。典型路径是用户A在Kaia将KRW-Stable经Gateway存入,铸成ZRC-20记入抵押账户,系统撮合来自以太坊存入的USDT流动性并实现放款。
多链生态迈向融合是大势所趋,ZetaChain与Kaia的组合为行业提供了一个示例:依托工程创新而非等待链规范统一,在监管许可的范围内打通法币稳定币跨链流通的最后一公里。可以预见,如果这一模式经过市场化验证成功,更多区域性的法币稳定币、公链项目将寻求类似的跨链互操作方案。对整个加密行业而言,这些潜在的解决方案既响应了监管松绑和产业合力推动稳定币的发展,又以通用资产模型切中了当前稳定币跨链流通和原生互操作性的行业痛点,为未来多链稳定币时代提供了可行解法。
“币安送你一辆车,你就卖个轮胎钱”这句话是对$MYX最好的写照。今年5月,币安Alpha空投给用戶1667枚$MYX,很多Alpha玩家按照过往的路径依赖到手就卖了,在当时流动性缩紧的宏观环境中来看来好像确实是一个合理的决策。不过难以想象的是,短短几个月内,MYX价格从约0.0463美元暴冲至最高近18美元,按今日价格市值当时Alpha空投的近3万美元,已几乎接近一辆特斯拉Model Y的价格。
在整个过程中,MYX合约日交易量一度突破70亿美元,全网合约24小时爆仓金额高达6837万美元,空头爆仓占据其中的大头。现在按照CMC的数据来看,MYX市值飙升至35亿美元,跻身加密货币市值排行榜前35位,完全稀释市值一度接近180亿美元,距离OKB仅仅只差两个身位,K线似乎都已经要溢出屏幕了!
辉煌背后亦暗流汹涌。8月初MYX的一次过山车行情至今令人心有余悸。8月3日起三天内,MYX从0.113美元急拉至2.1美元,涨幅超1800%,随后24小时内又闪电腰斩跌回0.8237美元,接着又反弹至1.44美元。不过这种剧烈波动并没有阻挡其此后扶摇直上的势头,反而吸引了更多投机资金关注。社交媒体上,有KOL炫耀通过MYX永续合约豪赚六位数美金,一些KOL发布技术分析预测MYX将冲上30美元高点,种种论调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FOMO情绪
这样炙手可热的苹果币到底是什么来头?MYX背后的项目名为 @MYX_Finance,诞生于2023年末,定位为链上永续合约及衍生品交易的去中心化交易所。联合创始人兼产品官Ryan则表示MYX的使命是“让每个人平等参与Alpha博弈,打破只能被机构垄断的壁垒”融资方面MYX也可谓出身显赫,2023年11月项目以5000万美元估值完成了5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由HongShan领投,Consensys、Hack VC、OKX Ventures、Foresight Ventures等十余家机构跟投news.marsbit.co。此后在2025年3月,MYX又宣布获得500万美元战略轮融资,投资方包括FL基金会、沃勇资本、D11 Labs、HashKey Capital、Metalpha等知名机构。
MYX登顶深潮苹果币榜单第一名
从产品角度来看,MYX团队主打解决链上衍生品交易的痛点,提出了数项创新。其核心引擎是自主研发的MPM匹配池机制,据称能实现撮合效率的大幅提升,从而提供零滑点交易体验,以及高达125倍的链上杠杆交易能力。换句话说,无论市场单笔交易量多大,都几乎不会出现价格滑点,这对于链上交易而言颇具突破性。此外,MYX引入了链抽象统一账户架构,用户只需一个账户即可在多个链上进行永续合约交易,无需频繁切换钱包或跨链桥接。这一设计有助于消弭区块链生态间的流动性碎片化,让跨链交易体验更加顺畅。项目团队宣称未来还将推出全球首个无需许可的新资产永续交易功能,支持任意新代币的无许可上线交易,用户甚至无须钱包和Gas费即可快速做多做空新资产。这些产品卖点对合约深度玩家颇具吸引力,展现出MYX立志重塑链上衍生品交易范式的凌云壮志。
MYX目前支持8个交易对,包含主流币及WLFI及PUMP等热门币种
链上数据是最好的业绩具象化体现。自2024年主网上线以来,MYX平台各项数据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据DefiLlama统计,截至今年9月MYX链上总锁定价值节节攀升,过去30天内平台永续合约交易量高达103亿美元。官方官网的数据显示,MYX.Finance累计总交易量已突破840亿美元,用户数量超过17万。2025年5月底,MYX上线了其节点质押系统Keeper System,由社区票选出的21个节点负责执行链上交易任务,节点产生的收入100%用于二级市场回购MYX,再分发给质押者,以此形成代币价值闭环。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50万枚MYX参与质押,节点年化收益率一度超过100%。
DefiLlama上MYX.Finance的TVL曲线
不过目前MYX平台支持的交易对仍相对有限,仅有BTC、ETH、BNB等8个交易对可以交易。为扩大市场版图,MYX称也在积极开拓新市场。今年8月20日,MYX正式上线韩国交易所Coinone的韩元交易对,标志着其在亚洲市场的突破。此外,MYX.Finance还在近期荣获了BNB Chain年度大奖的交易巨擎奖第一名,有币安系的背书其在业内声誉进一步提升,继续平步青云。
MYX官方披露的代币经济学
当然风险与收益如影随形,MYX潜在的风险并不能被忽视。目前MYX流通率不足10%,换言之九成以上代币尚在锁定中。正因流通盘极度稀缺,才能造就价格轻易被推高的奇迹。然而未来随着私募和团队份额陆续解锁,大量代币涌入市场极可能带来持续的抛压。除了抛压风险外,MYX作为衍生品交易平台代币还面临监管环境的不确定性,特别是高倍杠杆业务所带来的次生灾害,政策一旦收紧将削弱其业务增长预期。
MYX如今已站上聚光灯下,能否真正拓展足够用户和交易规模来支撑当前数十亿美元市值,还需经受市场和时间的考验,究竟是真正的行业颠覆者,抑或又一场资本游戏,留给投资者们的考验也才刚刚开始…
Binance Wallet 于 9 月 19 日正式上线的首期 BuildKey TGE 项目 RIVER,上线后迅速引发市场热潮。盘前交易仅 2 小时即录得 993 倍超额认购,共吸引 3.3 万个地址参与,累计存入 BNB 总额达 1 亿美元,认购收益率约 800%。在 Aspecta 平台开放交易后,RIVER BuildKey 仅 7 分钟便从 $0.011 暴涨至 $0.09。在 9 月 22 日 TGE 前,用户可随时在盘前市场交易已持有的 BuildKey;而在 TGE 后,BuildKey 可按特定比例兑换为 RIVER 代币。
如果要解释 @RiverdotInc 为什么在九月前后突然走红,我其实更愿意把它放回到一个更大的叙事中:资产在多链世界里越来越分散,但用户只想要简单、统一、可调用的美元现金流。
正如 River 把自己的使命说得很直白:做加密世界的循环系统,让资产像水流一样在不同生态间自然流动。这不是一句口号,它落地成了一个以 satUSD 为核心的链抽象稳定币系统,配上Omni-CDP跨链抵押与Smart Vault一键收益模块,叠加社交化积分River Pts的增长飞轮,于是乎你看到了 TVL、供给与热度在短周期里急速攀升。官方与第三方数据共同支持了这种增长轨迹:satUSD 的流通规模已在 2.7 亿美元附近,协议 TVL 进入到了 6.85 亿美元以上量级,并且官方近期还宣布扩展到以太坊主网,准备把 Smart Vault 带到更大体量的用户面前。
River 在产品与架构层面关键词是链抽象。具体而言其技术路线的第一支点是 Omni-CDP。用户可以在链 A 抵押 BTC/ETH/BNB 等资产,却在链 B 铸造 satUSD,整个过程通过 LayerZero 的跨链消息与 OFT 体系完成,从而把铸币与抵押在同链中解构出来。这一设计降低了用户在多链间来回搬运资产的复杂度,也把 satUSD 的供给能力和可用场景迅速铺开到多个生态。
第二支点是 satUSD 本体与收益层。satUSD 以超额抵押为约束,风控章节描述了两层清算机制,明显借鉴了 Aave 等协议的健康因子思路。在此之上,River把 satUSD 叠加为可计息的 satUSD+:用户质押 satUSD 获得 satUSD+,收益以稳定币结算,并可在 Pendle 等场景将未来收益分离成可交易的现金流。这一“基础稳定币 + 收益衍生层”的组合铁拳,使 satUSD 既可以当作流动性工具,也能成为收益资产的原材料,进而提高了留存与使用密度。
第三支点是 Smart Vault。这是一种把“借贷—>铸币—>质押—>策略”的流水线封装到单一入口的收益模块。用户只需在限定时间把 USDT、BTC 或 ETH 存入,系统在后台完成 satUSD 的铸造与质押,并叠加协议收入及外部策略,把收益打包返还。在叙事上它强调无清算风险与无需管理仓位,因为抵押与铸币留在协议内部系统中,用户不直接持有债务头寸。官方文档与公告在9月初给出了更具体的活动窗口:9月10日起的首轮存款期,规模上限 1,000万 USDT,周期45天,标注年化 40.8% 的综合收益,其中 16.8% 为 satUSD 形式的固定部分、其余来自 River Pts 激励。
这一次在中文圈引爆话题,直接的导火索正是上述 Smart Vault 的限时限额。 X上关于 River 的内容以“USDT 存入、40% APR、1,000 万额度、先到先得”的话术集中释放,媒体快讯则补全了“45 天锁定、15M 积分分配、9 月 10 日 22:00 开放”等诸多细节。叠加 satUSD 供给与 TVL 的体量作为背书,以及积分在 TGE 按 1:1 转换为 RIVER的明确预期,用户端的模糊收益被拉成了清晰的故事线。这一轮的爆发因子很典型:简单、可感、可抢、可社交传播。
让我们再把火的深层逻辑再拆一层,你会发现它并不仅仅是高票息的刺激。链抽象带来的原生跨链铸造与 LayerZero 的 OFT 供给,使 satUSD 能在 BSC、Hemi、BOB、以太坊等多条链同步扩张,DefiLlama 的链上分布数据展示了 Omni-CDP 的 TVL 已经在多链分摊,说明 River 的供给不是单点式堆积。
如果把 River 与一个代表性项目放在一张牌桌上比较,Ethena 是合适的样本。两者都在回答“如何在链上提供美元稳定性与可持续收益”这个问题,但路径截然不同。
Ethena 的 USDe 是“合成美元”,通过持有现货或质押类资产并在外部永续合约上做空实现 Delta-Neutral,从而把资金费率与基础收益沉淀为 sUSDe 的利得;它依赖的是衍生品市场的深度、稳定与对冲执行。
River 的 satUSD 则是超额抵押与跨链铸造的传统 DeFi,同时在多链环境里的延展,收益层靠 satUSD+ 的质押与外部策略,Smart Vault 再进一步把这一条流水线全托管化。也就是说,USDe 更多是在“交易引擎—>对冲—>资金费率”上做乘法,satUSD 更像在“足额抵押—>跨链供给—>可组装收益”上做组合。两者并无孰优孰劣,但依赖与风险敞口不同:前者要盯衍生品市场的极端时刻与对冲执行质量,后者要盯跨链消息、清算边界与策略层的叠加安全。
River 还有一个值得被高亮标注的节点就是其将被在 Binance Wallet 发起BuildKey 模式 TGE 并成为第1期主角。不同于传统的TGE,BuildKey 是币安钱包用户通过 Aspecta 存入 BNB 后获得的凭证,代表其所获得的代币分配额度。BuildKey 模式 TGE在形式上采用 Bonding Curve 定价机理,即曲线池在 TGE 后一段时间维持基础流动性,但可能随时间递减。BuildKey存款将在2025 年 9 月 19 日 15:00-17:00 (UTC+8) 开放,同时在2025 年 9 月 19 日 17:00-2025 年 9 月 22 日 17:00 (UTC+8) 期间进行交易。
就 River 的水利工程叙事而言,这一场 TGE 提供了从积分到代币路径之外的第二种独特思考。一方面借助 Binance Wallet的门槛设计,把意愿强、执行快的用户聚拢到统一入口,另一方面与前文提到的 Smart Vault 飞轮形成互补,把构建的闭环再压缩一层路径从而直达用户。
不过,所有高票息的限时活动都需要被拆解成现金流来源与对价结构。回到这次 40.8% 的年化标注而言,16.8% 的固定部分来自 satUSD 计息与协议收益再分配,剩余部分主要来自 River Pts,在 TGE 转换为 RIVER 的价值取决于未来的释放曲线、FDV 与二级市场结构。Smart Vault 的无清算风险应理解为用户不直接持有债务头寸与杠杆暴露,但系统层面依然存在对合约、跨链消息、策略托管与运营执行的复合依赖,这也意味着审计与风控文档是必要但不充分的保障,跨链系统的正确性与应急机制才是高体量阶段的关键。
如果用一句话给出今天的判断:River 的核心竞争力不在谁给的 APR 更高,而在它把跨链供给,收益分发,社交增长这三件事有机的揉在一起,并用工程与运营去降低用户与资产在多链之间的摩擦。它像一次面向多链时代的水利工程,把水渠先挖好,再把蓄水、分流与配电都接上,这也是它能在短时间里带来显著体量与话题度的根本原因。
接下来,观察点应当落在以太坊主网部署下 Smart Vault 的承载能力、跨链消息在高并发下的稳定性、积分转代币的释放细则,以及 satUSD 在更多主流 DeFi 协议中的原生可用性,这些指标将决定它是躁动的瀑布,还是稳定的水流。
最后,DeFi 并不是安全屋。UST 等诸多事件给足了我们充分的教训。我们仍把关注落在具体可验证的维度,跨链消息与 OFT 的长期安全性需要持续跟踪。Smart Vault 的无清算并不等于无风险,它把风险重新分配到了协议与策略托管层。积分对价必须回到代币释放曲线与二级结构本身,这一点不应被短期的限额情绪所掩盖,仍然需要在狂热与怀疑之间寻找确定性。
Aster现在1.08U了,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大表哥CZ亲自下场点赞的币安系项目Aster这段时间可谓是风光无限。Aster是由原多资产流动性协议Astherus和去中心化永续合约协议APX Finance在2024年底合并重组而来的新一代链上永续交易平台。2025年3月31日,Astherus正式更名为Aster,并启用新的代币代码ASTER取代APX。该项目得到币安系Binance Labs的支持,瞄准BNB链上永续合约生态空白,定位为承接Hyperliquid链上顶级永续DEX的叙事角色。
Aster在近期实现的爆发并非一蹴而就,早前其通过Aster Spectra(第1阶段)积累了相当多的用户规模。2025年4月至6月,首阶段用户就可以通过交易获得积分以解锁Aster空投资格,共有527,224个钱包参与,累计交易量超377亿美元,占BNB链永续合约市场近20%份额。Genesis(第2阶段)于9月启动,更新了包括交易量、持仓时长、邀请推荐在内的积分规则,同时确认TGE日期。
而正是Aster的TGE,将其带到了加密舞台中心。根据官方经济学模型,ASTer总供应量80亿枚,其中社区空投分配占53.5%,而8.8% 也就是7.04亿枚将在9月17日TGE当天立即解锁,直接发放给在积分活动中累计到积分的用户,其余空投奖励将在未来约80个月内线性释放。如此巨量的代币空投成为了9月最为绝大的羊毛。
*Aster的代币经济学模型:https://docs.asterdex.com/usdaster/tokenomics
不同于其他空投,Aster择时的能力非常强大,追上了近期Perp DEX的热点,使其TGE后的市场表现更为惊人!市场普遍预计Aster将为成为下一个Hype。Aster从约0.03美元起步,价格一路飙升至1.08美元,涨幅高达3600%。据链上数据显示,首日24小时交易量达到约3.45亿美元,吸引了约33万独立新钱包地址。仅24小时内,Aster DEX上的锁仓总价值TVL便从约6.6亿美元迅速攀升至10.05亿美元,全平台日交易额接近15亿美元,在币安生态的力量可见一斑。
除了其自带的币安系基因,产品力本身也很重要。其核心产品采用订单簿撮合模式,通过专业化引擎提供近似CEX的深度流动性,消除了常见AMM永续DEX的滑点与流动性碎片问题。同时还支持单资产保证金(仅USDT)和多资产保证金(可用BTC、ETH、BNB及流动性质押代币asBNB/USDF等作为保证金)两种模式,增强资金利用效率和风险管理灵活性。
此外,Aster率先推出股票永续合约交易,允许用户基于USDT保证金交易苹果、特斯拉、英伟达等美股合约(最高可达50倍杠杆交易)这种创新将传统资产与加密交易融合,为链上交易者捕捉美股机会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和策略空间。
* Aster的美股永续交易面板: https://www.asterdex.com/en/futures/v1/AAPLUSDT
目前Aster情绪面临多重博弈。币安生态的强力背书、CZ的认可以及丰富的产品创新继续支撑市场热度。但是技术指标和资产分布带来理性约束。技术上看,ASTER 相对强弱指数将极有可能进入超买区间,一旦涨势缺乏续航,很可能出现短暂回调压力。此外,链上TVL增长速度已明显放缓甚至回落,显示早期入场资金可能已经分批兑现。
同时KOL声量和大众搜索热度显著飙升,但类似热点往往难以持久,如果缺乏实质性进一步的新利好,炒作热情可能在几周内逐渐降温。因此,当前fomo情绪虽很高,但其可持续性存疑,热度存在短期回落的可能。因此,交易者需要密切关注接下来价格和流动性的变化,以及Aster生态能否通过业绩兑现继续吸引资金,才能判断行情能否进一步延续。
其实如果你要问00后一代的加密爱好者是否用过Qt钱包或者Bitcoin Core,他们大概率会一头雾水:嗯?这是什么?作为成MetaMask一代,便利的Web3体验在他们进入加密的那一刻就如影随形。而Qt钱包这一古早的加密产物,已俨然活在了13-17年周期的老OG记忆中。
当笨重的Bitcoin Core同步玩数百GB的区块并且显示交易所带来的多巴胺分泌,00后加密爱好者们大抵是体验不到的,毕竟那个时候我们还未成年,沉醉于拿到人生中的第一台手机,并享受移动互联网浪潮下各类有趣的游戏,而非加密。
但是当00后真正成为加密时代主力军时,他们对于实现去中心化点对点支付的愿景比任何同龄人都更加强烈与真切。即便周围的人特别是父母辈并不了解这些,并持有怀疑、批判以及消极态度时,00后展现出来的韧性也给如今的加密世界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非常值得骄傲。
我对PEP的了解则就是来自于00以及05后们所组建的加密小圈子,他们是我的老师。不同于大型社区,这些加密小圈子仿佛地下组织般的存在,若非熟人介绍,大抵是寻找不到的。在这些小圈子里,大家讨论的是《主权个人》:一本启发中本聪发明比特币却鲜为人知的书:讨论的是哈耶克晚年所著《货币的非国家化》:一本提倡允许私人银行通过市场竞争发行自由货币的书等等。各路思想在这里合纵连横,这样纯粹的讨论让我颇为享受。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中本聪,我相信在2013年的时候,那时候的年轻人也进行过激励的讨论,也正是一代又一代的翻陈出新,成为了加密世界不断螺旋式进步的原动力。不过也正因为是这样,每位中本聪的加密记忆也都是加密史上的片段,有一次我和一位已经有2年Solidity开发经验的05后对话时,发现她真的不知道Qt钱包以及Bitcoin Core为何物?她向我坦白,人生中第一个钱包就是MetaMask,这也印证了我的猜想:Qt钱包一类的东西已经活在了记忆当中了。
其实拥有Qt钱包或者Core服务对一个项目来说是奢侈的,通常意味着需要自己需要深度了解Bitcoin Core并像莱特币、狗狗币等启动一条Layer-1的链,在十年前这样的方式也许非常火。但在如今各类基于evm的Layer-2甚嚣尘上,非evm兼容且没有智能合约的Layer-1显得笨重、幼稚且愚蠢。
但是却很纯粹。加密高速发展的十几年时间,我们离中本聪《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到底是越来越近还是越来越远?在Solana不断涌现的meme一波流后留下的断垣残壁究竟给加密世界带来了什么样的技术进步?每个人的答案也许都不一样。
比特币金,莱特银。诸多加密货币都作为储值手段而存在,而非流通货币。狗狗币曾有望集成P2P支付的衣钵,并成为星际支付的一种选择,但是当马斯克的IP深度绑定在狗狗币上,大家博取的已经不是点对点支付的初心,而是预期的投机收益。
Peercoin (点点币) 曾见也试图尝试实现纯粹的P2P支付,但是在当时Proof-of-Stake如同凌晨四五点的太阳,过于领先时代的步伐,也最终胎死腹中(不过现在区块仍在运行)。这些知识,与诸多00后05后们一样,2019年我刚进入加密世界时仿佛打开了新大门,每天的任务就是如饥似渴的学习各类知识,探索各种新奇的玩法,并与别人(无论懂还是不懂)夸夸其谈每日收获。
但在经历过LUNC归零、FTX暴雷(现在钱还没取出来)以及硅谷银行多重事件后,熊市的煎熬与崩溃让我不断在反思:真的像驼鸟遇到危险时把头埋进沙子里一般把交易所卸载了就万事大吉吗?显然并不是。那么到底什么才更为安全可靠,我们要的是一飞冲天后的一蹶不振,还是要缓慢却稳定的发展?
PoW是我当时想过并且坚持到现在的答案。如果你回望过去活了10年以上的区块链项目,其中半数都是PoW。纵然它被后来者批判不环保、不绿色,但却作为区块链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存在即为合理。
但是光靠PoW是不够的,更多需要的是对一件事物的集体认同,或者说就是:共识。狗狗币为什么被人所欢迎,在reddit上的狗狗文化超越了语言障碍与地理隔离,形成了全球性的共识。无论是你是哪个国家的人,看到狗狗币会心一笑:WoW,is dogecoin!那就足够了。
其实PEP(佩佩币)本质上也是如此。PEP采用PoW并与莱特币联合挖矿。即便我非常清楚在ERC-20上有一个叫做PEPE且市值高达300亿的品种。但是00后小圈子内,他们却认为:PEPE is not real currency, just ponzi game.(PEPE不是真正的佩佩币,只是一场庞氏骗局/资金盘的游戏罢了)。甚至他们开始了一场仿照用比特币买披萨社会实验:用PEP当作圈子内的指定虚拟货币。有趣的事情一直在发生:hey, what’s the price of brunch today? Let me transfer you PEP (今天早茶多少钱呀?我转你PEP)他们是真的将PEP当作下一个DOGE当作货币在用起来、付起来。
在美元币制内,1美分(一便士)、5美分(尼克尔)、10美分(戴姆)等等一直作为辅币而存在。在小圈子内,比特币的地位等同于数字黄金,狗狗币的地位等同于1-10美元纸币,而佩佩币的地位则本质上等同于上述这些辅币了。
这股风甚至吹到了华语区。一些接触新鲜信息很快的南方学校,也开始了对PEP的研究,不过类似的,仍是以更小的圈子而存在。我曾有机会对话过几位,他们对于货币的理解,精彩且丰富。《金融学》上的陈词滥调,已经被他们丢进了时代的垃圾堆。
我们希望聊一些纯粹的东西。但如果非要说价格,按照CMC的图标,PEP从发行之年2024起最高上涨了42480%。不过价格不在我们今天的议题当中,所以也就不展开说了。
不同变量之间正在交织出下一块拼图,00后已经成为了远洋的舵手,他们将会带加密最终驶向何方?
Nerite 是基于 Arbitrum 的去中心化稳定币协议,是 Liquity V2 在 Arbitrum 上的友好分叉,并获得了独家代码使用许可。
Nerite 的核心产品是 USND,一种由超额抵押链上资产支持、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用户可以将 WETH、wstETH、rETH、ARB、COMP、tBTC 等资产作为抵押物,以可自定义利率借出 USND。
协议设计注重三大核心特性:
- 可赎回性:每枚 USND 始终可由用户以 1 美元等值的抵押资产赎回;
- 可串流性:USND 原生集成 Superfluid 协议,支持秒级流动支付;
- 收益性:将 USND 存入稳定池后可获得协议收入,形成可持续收益来源。
Nerite 致力于为 Arbitrum 生态提供安全、透明、具原生流动性的可流通稳定币解决方案,其愿景是利用 Liquity V2 的成熟机制与 Arbitrum 的高性能网络,打造一个长期可持续的稳定币借贷平台。
产品简介
Nerite 协议主要由以下核心模块构成:
- 稳定币 USND:链上稳定币,1 USND 始终可兑换约等值的抵押资产,保障锚定稳定。可组合性强:支持在 DEX 中交易、参与质押与收益农场,也可作为流动性基础资产。通过 Superfluid 集成,USND 具备原生的流动串流特性,允许用户实现线性、持续的资金流转。
- 借贷与赎回:用户可在抵押多种资产(如 WETH、wstETH、rETH、rsETH、weETH、ARB、COMP、tBTC 等)后,以最高可达 91% 的抵押率借出 USND 稳定币。借款利率可自定义,灵活调整,并支持随时偿还与赎回抵押品,具备高度用户自由度。
- 收益:Nerite 协议收取的清算费用100%回馈给用户。用户可将 USND 存入各个稳定池来赚取协议收入,获得相当于借款人支付费用 75% 的原生收益。此外,通过 Bunni 与 Camelot 上的 USND 流动性池,协议提供共 25,000 美元的 USDC 激励,用于提升池子流动性。
- NFT质押:每个借贷仓(CDP)都会被铸造成一个 ERC-721 NFT,允许用户将其作为可转让资产出售或抵押,极大增强了头寸的灵活性和流动性。
代币经济学
$NERI 是 Nerite 协议的原生治理代币,尚未正式上线。持有者将在协议治理中享有以下权利:
- 调整系统接受的各类抵押资产的债务上限;
- 决定协议所赚取费用的分配比例与去向;
- 控制协议的共享财政预算。
Nerite 采用治理最小化架构,核心参数(如清算机制、抵押比率、赎回逻辑)为协议固化不可更改,仅允许治理对流动性激励方向、抵押上限等策略型参数进行调整。
目前为了激励用户,协议决定将$NERI的1.25%分配至BOLD/USND池,以及为USND-BOLD 池添加 10,000 美元的 USDC 奖励;2.75%将用于奖励Liquity V2主网用户。另外还将 1%分配给Liquity AG,以支付 V2 代码的许可费用。
此外,Nerite 计划推出积分系统 SHELL,对稳定池和 LP 提供者进行回溯性奖励,并作为长期激励机制的一部分。
数据分析
截至 2025 年 7 月,Nerite 协议 TVL(总锁仓价值)约为 659 万美元。随着 USND 发布后启动激励活动,TVL 有快速增长趋势。USND 平均年化收益率约为 6.53%。
目前ETH池的APR约为7.14%,wstETH池的APR约为7.45%,rETH池的APR约为20.87%,rsETH池的APR约为0.72%,weETH池的APR约为4.56%,ARB池的APR约为2.86%,COMP池的APR约为54.39%,tBTC池的APR约为4.03%。
虽然部分资产如 COMP 池 APR 极高,但仍处于激励驱动早期阶段,长期收益稳定性仍需观察。
总结
Nerite 是一个处于早期成长期的 DeFi 稳定币项目,其核心优势在于将 Liquity V2 的稳健设计引入 Arbitrum 生态。Arbitrum 作为当前去中心化程度最高的 Layer2 网络之一,聚集了大量 DeFi 项目与资产,为 Nerite 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撑。依托 Liquity V1 曾成功累积 45 亿美元 TVL 的经验,Nerite 有望在稳定币与借贷市场中提供新选择。其原生稳定币 USND 具备可流动性和收益属性,可能吸引追求高 LTV 借贷与持续收益的用户。
项目的安全性与技术基础也较为稳固,已完成多轮审计,并获得 Sherlock、Octane 的安全监控支持,以及 Superfluid 和 Liquity 团队的认可,这为用户带来一定的信任保障。然而,项目仍面临显著风险。作为去中心化稳定币,USND 存在价格锚定和清算风险,尤其在极端市场波动中,抵押资产价值波动可能导致脱锚。此外,Nerite 也需要面对来自 DAI、LUSD 等稳定币协议的竞争压力,未来在流动性和用户基础方面仍需持续建设。
总体而言,Nerite 是一个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项目,在 Arbitrum 生态中提供了新的稳定币解决方案。但其发展也伴随着典型的早期风险,未来需关注其协议安全性、USND 的市场采用情况,以及治理代币 NERI 和更多金融工具的推出情况,需要持续跟踪与深入观察。
Yei Finance 于 2024 年 6 月正式上线 Sei 网络,是一个去中心化非托管的货币市场协议,其核心定位为多链 DeFi 新范式下的借贷与流动性枢纽。
依托 Sei 高性能区块链架构,Yei Finance 不仅服务于 Sei 生态的原生用户,同时也对多链资产保持开放与兼容,主张“随时随地借、跨链即用、用得安全”的用户体验。
项目旨在解决传统 DeFi 借贷中流动性碎片化、操作冗余、效率低下等痛点。通过创新的架构与机制,显著提升资金利用率、风险隔离能力与用户体验。在上线的首个年度内,Yei 即跃居 Sei 生态 DeFi 龙头项目。
此前,Yei Finance 获得 200 万美元融资,由 Manifold 领投,DWF Ventures、Kronos Research、Outlier Ventures、Side Door Ventures、WOO 等机构参与支持。与此同时,项目还与 Binance Wallet 保持深度合作,并在 Circle CCTP、Stargate 等基础设施的加持下,进一步增强了其资本吸引力、市场份额与品牌背书。
产品简介
Yei Finance 以原生借贷协议 YeiLend 和去中心化交易聚合器 YeiSwap 切入市场,逐步扩展至涵盖跨链桥接(YeiBridge)、聚合策略等完整业务矩阵,并辅以积分和 NFT 激励机制,形成多维度生态布局。
YeiLend
YeiLend 是 Yei Finance 的核心借贷引擎。用户可在平台上存入 USDC、SEI、WETH、WBTC 等多类资产以赚取利息,同时将这些资产作为抵押借出其他加密资产。其功能覆盖传统的超额抵押借贷及灵活的闪电贷。
- 多资产支持,按资产风险模块化设计;
- 动态利率模型,随借贷需求与市场波动自动调整,以兼顾流动性与收益;
- E-Mode 高效模式,提升相关资产间杠杆上限,适用于套利及稳定币衍生品场景;
- 目前部分市场 USDC 存款收益率达 10.59%,SEI 存款收益率约 1.23%,WETH 存款收益率约 4.58% 等。
YeiSwap
YeiSwap 是 Yei Finance 内置的去中心化交易模块,依托 Sei 高速链实现极低滑点与高速撮合。该模块为 Sei 用户提供高效的资产交易与流动性管理工具,用户可通过 Swap 功能 在不同资产间无缝兑换,或通过流动性提供获得手续费与平台激励。其既满足普通用户的资产管理需求,也为 Sei 生态应用提供底层交易流动性。平台通过多家独立团队审计,具备较高的安全合规性。 当前主要流动性池收益率:SEI/iSEI 池 APR 约为33.02%,SEI/WETH 池 APR 约为5.68%,SEI/WBTC 池 APR 约为5.13%,SEI/USDC.n 池 APR 约为8.38%。
YeiBridge
YeiBridge 为用户提供主流资产的原生桥接功能(如 USDC、USDT、ETH 等),无需依赖第三方桥接的复杂流程,有效减少流动性折损与跨链延迟。其已集成 Circle CCTP、Stargate 等桥接技术,并规划扩展至更多链与资产类别。
积分活动
积分活动:每天借出1美元资产赚取1点积分,借入1美元资产赚取4点积分。推荐奖励:用户直接推荐 A : 获得用户 A 所获积分的 10%。二级推荐人 B : 获得用户 A 推荐的用户 B 所获积分的 5%。三级推荐人 C : 获得用户 B 推荐的用户 C 所获积分的 2.5%。四级推荐人 D : 获得用户 C 推荐的用户 D 积分的 1.25%。
示例:如果用户在 Yei 上存入 100 枚 SEI 代币,且 SEI 代币价格为 0.30 美元,则用户可获得 80 积分 (100 * 0.8 * 1 = 80)。如果用户存入 50 枚 SEI 代币并持有 2 天,则用户可获得 80 积分 (50 * 0.8 * 2 = 80)。积分根据存入金额和期限累积。
此外,项目积极与 Binance 等主流平台合作开展奖励与空投活动。近期,币安钱包活动第四期上线(8 月 5 日 – 10 月 3 日),用户在 Yei 上桥接并供应原生 USDC 即可参与,奖池高达 140 万美元。 Yei 还推出了 “Yeiliens” NFT 系列,持有者可解锁专属灵魂绑定徽章(SBTs),记录用户的活动参与与成就,并在未来的空投分配中占据重要权重。
数据分析
自从24年6月推出以来,TVL持续增长,进入25年以来,从年初的3.6亿美元跃至现在的9.028亿美元,增长超过 150%。 目前累计费用约为615万美元,最近一月内的收入约为34.7万美元,年化收入达424万美元,累计收入约为223万美元。最近一月内DEX交易量约为2.43亿美元,累计DEX交易量约为4.12亿美元。正表明了其在 Sei 生态中逐渐成为资金流动与交易的核心平台。
总结
在新兴公链生态中,Yei Finance 依托技术创新与资本效率,已形成显著的竞争优势,展现出较强的成长性与横向扩展潜力。结合积分计划、NFT 社群叙事以及 TGE 的空投预期,项目有望持续吸引新用户与资本,维持高热度的正向循环。
若其进一步拓展多链生态、整合跨市场资源,Yei Finance 有潜力成长为下一代跨链 DeFi 基础设施型枢纽。然而,用户亦需持续关注其在跨链桥安全、生态漏洞防范、收益可持续性、代币经济结构合理性及 DAO 治理去中心化水平等方面的长期表现。
当加密世界的叙事从 DeFi、Memecoin 逐渐转向更贴近现实的应用场景时,“抽卡” 赛道正以惊人的速度闯入大众视野。它不仅复刻了宝可梦卡牌带来的开包快感,还通过区块链的透明度与流动性,将这种传统的收藏行为推向了前所未有的规模。Collector ($CARDS) 的爆发,让 “抽卡上链” 从小众爱好变成资本追逐的热点,一个新的消费与金融结合的赛道正在成型。
核心观点:
- Collector ($CARDS) 以 1.5 亿美元累计成交量、单周 1,660 万美元销售额领跑 Solana 链 “实体宝可梦卡 NFT” 市场,代币 FDV 4.2 亿美元,年化收入 3,800 万美元,已跻身加密资产收入 Top-30。
- Moonbirds 在 9 月 11 日通过 Collector 平台完成首次实体 “birb” 手办 24 h 预售,单价 25 美元,38% 买家为首次接触 Moonbirds 的新用户,被视为 NFT 品牌 “实体化” 标杆事件。
- Phygitals 月成交量 200 万美元(+245% MoM),主打 “任意实体卡→NFT” 1% 终身分润模式,尚未发币,但已被 DeFiLlama 纳入手续费排行榜,TVL/收入可见性提升。
- 赛道整体 8 月链上成交量 1.245 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5.5 倍;Solana 低 Gas + cNFT 压缩方案使开包、闪兑成本 <0.001 SOL,形成对 Polygon/Courtyard 的费率优势。
什么是抽卡/开卡赛道?Collector ($CARDS) 是做什么的?
抽卡赛道用一句话解释,就是把实体卡牌抽卡这件事情搬到链上,足不出户可以享受到开卡的刺激与快感。Collector @Collector_Crypt 是这个赛道的龙头公司。人类对抽卡抽盲盒之类的行为是有迷恋的,可以回顾泡泡玛特。
Collector 是可收藏资产市场平台的第一名,做的事情就是在 Solana 链上出售。机制如下:实体卡存入保险库 → 铸造可赎回 NFT → 用户随时拆 “电子包” 或二级市场卖出。平台的 GACHA 抽卡机制,给用户带来了超真实抽卡体验,也给 Collecttor 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下图可以看到,官网有电子抽卡箱,有 50 USDC 和 250 USDC 两种价位,目前在补货阶段。
Collector Crypt核心创新:
– 实物托管:宝可梦卡牌专业鉴定、保险、仓储
– 1:1代币化:NFT可直接赎回实体卡牌
– 游戏化交易:扭蛋机制增加娱乐性和随机性
– Solana生态:低Gas费支持高频交易
那抽卡上链有什么优势呢?与传统渠道相比,Collector 提供了 85–90% 回购价、4% 手续费、秒级流动性,远胜 eBay 等需要 7–14 天结算的模式。
Collector 有多赚钱?
Collector 作为实物收藏品代币化赛道的龙头,通过创新的”扭蛋”盲盒机制将宝可梦卡牌交易带入链上,Collector 已实现累计交易量 1.5 亿美元、单周交易额 1660 万美元,周度收益一度成为加密资产排名 Top-30 的项目,过去 24h 收入甚至冲进前五,仅次于Pumpfun。其代币 $CARDS 于 8 月底上线,峰值 FDV 曾高达 6 亿美元。
收入模式:
- 盲盒销售:50–250 USDC/包;
- 回购机制:85–90% 用于回购 CARDS;
- 利润规模:年目标 4000–5000 万美元,周交易额维持在 2000–2500 万美元。
这种连续回购创造了结构性买盘,为 $CARDS 提供实际价值支撑,形成了独特的“交易 → 回购 → 代币价值” 闭环。
Moonbird 引领 NFT 实体化思潮
Moonbirds 是 PROOF Collective 推出的蓝筹 NFT 项目,以像素猫头鹰为主题,2025 年被 Ocap Games 收购后聚焦 RWA。9 月 11 日,其在 Solana 链上推出随机物理收藏品(卡牌/手办),持有者通过链上 mint(单件 25 USDC 或 12 件 300 USDC)购买数字代币,未来可兑换实体物品。24 小时预订创 170 万美元销售纪录,提供了 NFT 实体化的模版。
玩法拆解
- 买家在 Collector Crypt 铸造 “Birb Box NFT”→ 可即时转卖或持有
- Q4/25–Q1/26 (具体待定)启动 redeem,销毁 NFT 兑换实体公仔;
- 38% 购买者为首次接触 Moonbirds,完成 “NFT→消费品牌” 出圈。
phygitals @phygitals 叙事:把 “拆包快感” 做成 RWA 入口,尚未 TGE
Phygitals 正在重新定义收藏家的买卖与展示方式。平台无缝连接实体与数字藏品,提供安全、便捷的一体化管理体验。项目得到了 Solana 和 Tensor 的支持。
平台支持分级与未分级卡片,以及密封产品,致力于让收藏变得更加透明、易于参与,并真正做到人人可及。所有分级卡均享有全额保险,存放于恒温恒湿的专业金库,并由安保团队 24/7 全天候守护。借助顶级金库服务商的支持,藏品将在最先进的设施中得到妥善保护。收藏家可以轻松交易、展示与追踪自己的卡片,同时确保实体资产始终安全无虞。
平台类似于 Collector。这个平台的核心玩法是去购买卡包,购买完成后可以开出不同价值的宝可梦卡片,卡片可选择持有、交易或以市场价的85折出售给平台。卡包分为:1美金、25美金、50美金、80美金、250美金和500美金不等,不同卡包开出卡包的价值不一样。Phygitals日费用 $221,859,过去30天累计$2.16M,也是一个很炸裂的项目收益数据,用户可以85%公允市值价格将任何抽中的卡片售回平台,或随时兑换实体卡片
Phygitals 还没有推出自己的代币,许多参与者一方面是为了开卡包获利,另一方面是为了刷平台积分,由于 $CARDS 的优异表现,目前市场对于这个平台的期望关注度较高,后续 TGE 值得关注。
总结
抽卡赛道的火热,远不止于一时的流量游戏。它实际上揭示了一个更深层的趋势:链上收藏正在重构“价值”与“娱乐”的边界。传统的收藏市场长期依赖信任与时间,而区块链的代币化、即时流动性与可编程性,将收藏品从静态资产转变为可交易、可博弈、可衍生的动态资产。今天我们看到的是宝可梦卡、Moonbirds 手办,未来可能是奢侈品、潮玩,甚至艺术品的全链化抽卡机制。换句话说,Collector 与一众“抽卡玩家”,或许正在为“现实世界资产(RWA)的大规模普及”提供最具娱乐性、最易破圈的切入口。
Everlyn.ai 是一个旨在构建链上视频生成基础模型的去中心化人工智能项目,立足于生成式 AI、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网络(DePIN)与 Web3 创作者经济等高增长叙事的交汇点。项目以开发基础视频模型与超级代理多模态生态为抓手,致力于推动视频人工智能的发展,打造一台开放的梦想机器:重塑人类与其逼真虚拟分身的交互方式,使个性化视频代理可执行复杂任务、增强用户的线上活动与生产力。
产品架构
Everlyn-1 是一款面向生成与交互的视频生成模型,利用自回归建模结合向量量化技术,生成高质量、逼真的视频内容。与传统生成模型不同,它专注于延长视频时长、降低延迟,并无缝整合多模态输入(文本、音频和图像)。该模型擅长生成动态、语境相关的视频,与人类感知高度契合,适用于创意生产和实用场景。其核心技术包括:
- 基于扩散的视频生成:Everlyn-1 采用扩散模型进行视频代理生成,确保高保真输出。这包括基于Diffusion Bridge模型的文本到语音合成,可生成自然流畅的语音,并与面部动作同步,仅需单张图像即可创建逼真的会说话头像。配合实时对话生成框架,能以语音驱动面部动画,生成更具表现力的角色。
- 自回归建模与向量量化:模型采用层次化的时空架构,高效生成视频。通过Token 掩码等技术,降低自回归推断的计算开销,兼顾可扩展性与成本效率,使模型能在复杂视频序列的处理上维持质量与连贯性。
- 复合视频编辑与 RHF 提升质量:Everlyn-1 支持高级视频编辑功能,允许对生成内容进行精确修改。通过对视频构成进行推理,提升编辑质量。相对层次框架(RHF)技术改善了时间一致性和视觉保真度,适用于交互式电影或虚拟世界创建等场景。
- 增强的多模态大语言模型(MLLMs 和 LVLMs):集成了优化的多模态模型,减少幻觉现象并提高视频与文本生成的鲁棒性。这使得模型能够处理复杂任务,例如通过文本描述生成视频,并提升准确性和语境理解能力。
去中心化视频代理生态:基于 Lyn 协议,Everlyn‑1 驱动的视频代理可在用户设备端本地运行,用户据此保有完全的数据控制权并获得更强的个性化体验:
- 个性化人工智能生态系统:通过设备端视频代理赋能用户,这些代理能够适应用户的偏好、习惯和语境。它们在设备端运行,减少对中心化服务器的依赖,增强隐私保护。用户可定制代理,用于内容创作、虚拟陪伴或专业协助等任务。
- 多服务整合实现任务履行:多服务整合实现任务履行描述了代理如何与外部服务(例如日程安排平台、电子商务或健康监测系统)集成,执行复杂任务。例如,代理可以安排会议、推荐个性化娱乐内容或监测健康指标,并以类人对话界面保持自然交互。
-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日常生活中的个性化视频代理详细介绍了实用场景,包括:
- 教育:提供逼真视频交互的虚拟导师。
- 医疗:用于患者监测或治疗支持的代理。
- 娱乐:个性化视频内容推荐或交互式叙事。
- 专业场景:用于会议、演示或客户服务的虚拟助手。
模型成本对比
不同视频生成模型每秒视频的价格及其在10美元预算下能生成的5秒视频数量。
- Evelyn Video(标准版和专业版):该模型提供了最具成本效益的选择。标准版每秒视频价格为0.02美元,10美元可生成100个5秒视频。专业版价格更低,每秒仅0.016美元,10美元可生成125个5秒视频。
- 其他模型:
- Hunyuan Video 和 Alibaba Wan Video 的价格相同,每秒0.08美元,10美元可生成30个5秒视频。
- Kling 1.6 Pro Video 的价格略高,每秒0.095美元,10美元可生成20个5秒视频。
- MiniMax Video Live 每秒0.1美元,同样可生成20个5秒视频。
- Kling 2 Master Video 是最昂贵的模型,每秒0.28美元,10美元仅能生成10个5秒视频。
Evelyn Video 模型在价格上具有明显优势,能够以最低的成本生成最多的视频。
融资与团队
项目近期完成1500万美元融资,估值约2.5亿美元,由Mysten Labs、Selini Capital、Nesa、Aethir、io.net等参与支持。
团队在 AI、区块链与云计算领域经验深厚,核心成员包括
- 前 Facebook AI 工程经理 Dr. Sernam Lim,他是 Sora、Make-a-Video 和 Llama 的关键开发者,曾担任 GE Research 主任并发表超过 100 篇研究论文;
- TPC 首席技术官 Emin Ozandac,拥有 15 年区块链经验,领导了价值 7500 万美元的项目;
- 斯坦福教授 Dr. Qifeng Chen,获 MIT 35 岁以下创新者奖,发表超过 200 篇 AI 论文并创立 LINO 代币;
- 图灵 AI 世界领先研究学者 Dr. Philip Torr,来自牛津大学,引用次数超过 10 万;
- 谷歌 DeepMind 研究员 Dr. Ming-Hsuan Yang,开发了全球首款自回归视频 AI Video Poet,引用次数超过 13.5 万;
- MBZUAI 教务长 Dr. Tim Baldwin,自然语言处理专家,引用次数超 2.6 万;
- 康奈尔大学教授 Dr. Serge Belongie,共同创立了被 Dropbox 收购的 Anchovi Labs,引用次数超 18.5 万;
- 以及哈佛访问学者 Dr. Li Yuan,福布斯 30 岁以下精英之一,发起开源 Sora 计划。
这支团队凭借其集体研究成果,为 Everlyn AI 的开源 AI 视频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
代币经济学
$LYN 是 Lyn 生态的核心代币,承担平台内所有视频代理(Video Agents)的激励与结算职能。作为 Everworld 平台的基础货币,覆盖任务奖励、代理结算、网络安全以及治理投票等场景,具体如下:
- 铸造与订阅费用: 视频代理的铸造和月度订阅费用都必须以 LYN 支付,以确保代理持续运行并为所有者提供服务。
- 链上交易费: 无论是视频代理执行任务时的链上活动记录,还是其链上钱包进行的交易(如资产交易、购买服务),都需要使用 LYN 作为燃气费来结算。
- 网络安全与质押: LYN 是确保网络安全的质押代币。用户可以通过质押 LYN 来解锁其视频代理的特定功能、新能力和高级 AAPI(人工智能应用程序接口)的独家访问权限。代币持有者还可以通过将 LYN 质押在特定的视频代理或 AAPI 上来分享未来的收益,这不仅为参与者提供了财务回报,也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发展与创新。
- AAPI 购买与收益分享: 视频代理的所有者可以使用 LYN 在 AAPI 商店中购买新功能,而 AAPI 的开发者和质押者则能以 LYN 形式获得订阅收入和收益分成。
LYN 在创世时总量为 10 亿枚,分配给六大核心群体,并根据不同分配组设置了最长三年的解锁周期。具体分配机制如下:公共分配部分在项目启动时完全解锁。节点奖励排放从第6个月开始持续解锁,至第3年结束。对于研发与生态系统,25%的代币在项目启动时解锁,剩余的75%从第1年到第3年持续解锁。早期支持者(A轮)和早期支持者(种子/pre-种子轮)的解锁计划相同:33%在第6个月解锁,剩余的67%从第6个月到第2.5年持续解锁。初始核心贡献者的代币在第1年解锁33%,剩余的67%从第1年到第3年持续解锁。
通胀机制起始为每年 10%,逐年递减 10%,直至稳定在 1% 的长期发行率。通胀基于初始总量按区块时间戳发行。流通量仅计算已解锁的代币,不包含锁仓部分。
项目最近通过Kaito Capital Launchpad预计筹集200万美元,上限为总供应量的2%。
产品定价
该服务提供了三种套餐,覆盖从入门到专业的不同需求:
- Starter(入门版):每月收费9.99美元(原价14.99美元)。此套餐包含80点额度,约可生成约40个5秒视频或20个10秒视频,有效期为一个月。此外,它提供长期无限图片生成、无水印和商业使用许可。
- Standard(标准版):每月收费34.99美元(原价59.99美元),是流行套餐。此套餐包含350点额度,约可生成约175个5秒视频或87个10秒视频,每月更新。它提供快速视频生成、支持5秒、10秒和30秒视频生成、增强的提示优化、长期无限图片生成、无水印和商业使用许可。
- Pro(专业版):每月收费94.99美元(原价149.99美元)。此套餐包含1000点额度,约可生成约500个5秒视频或250个10秒视频,每月更新。此套餐专为专业用途设计,包含所有标准版功能,并额外提供优先访问新功能的权限。
总结
Everlyn.ai 不仅仅是对一个更优视频生成器的押注,更是对一个去中心化、由 AI 代理驱动的互联网范式转变的押注。项目的发展将取决于其团队能否将深厚的研究能力产品化,同时驾驭从零开始构建一个全新生态系统的复杂挑战。其战略合作伙伴的协同为项目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但落地路径仍面临技术与市场双重不确定性。用户应密切关注其技术发展、社区增长以及其在解决数据透明度问题方面的进展。
狗狗币这只诞生于玩笑的meme币曾数度掀起市场狂热。最初狗狗币只是默默无闻,被定位为小费性质的加密货币。到2021年在推特上被马斯克的加持下一度飙升至0.73美元高位,曾无限接近象征意义浓厚的1美元大关。然而2021年牛市泡沫破裂过后,狗狗币价格随之回落,投资者的登月梦也渐趋暗淡。
*数据来源非小号:https://www.feixiaohao.com/currencies/dogecoin/
如今,随着华尔街首支狗狗币相关ETF的即将推出,以及多家美股上市公司高调将狗狗币纳入公司财库,市场对狗狗币重返1美元的憧憬似乎再度被点燃。这场新的狂欢究竟是狗狗币真正走向主流的里程碑,还是另一场投机游戏的升级?
首先说历史上首只狗狗币ETF,即将在美国市场上进行挂牌交易。根据彭博分析师Eric Balchunas透露,REX与Osprey基金公司合作推出的狗狗币ETF(代码:DOJE)原定于9月中上旬上市,但发布前夕数次推迟。目前预计在下周中正式登陆市场。这只基金之所以引人注目,不仅因为它是美国市场上首个迷因币为标的的ETF,更因为它采用了一条非常规的审批路径,为投机色彩浓厚的狗狗币叩开了华尔街的大门。
所谓的非常规审批路径具体指的是与传统现货ETF存在的差异性,这只独属于狗狗的ETF通过衍生品架构下的另类通道而实现。按照基金说明文件,REX-Osprey狗狗币ETF不会直接持有或托管狗狗币现货,而是通过1940年投资公司法(Investment Company Act of 1940)下注册的基金结构,借助衍生品合约合成狗狗币价格敞口。具体而言,该基金设立了一个注册在开曼群岛的全资子公司,通过掉期、期货等衍生工具来追踪DOGE的市场价格,而不直接购买狗狗币。
这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1940法对于基金投资集中度和分散化的要求,相较于1933年证券法项下的商品信托型ETF,1940法下的基金可以规避掉必须持有现货商品的限制。正因如此,美SEC对于这类基金的审核流程相对宽松,只要在提交申请75天内不明确反对,基金即可自动生效发行。此前比特币和以太坊等主流币种的ETF大多采取的是1933法的现货信托模式,需要SEC正式核准,而DOJE的曲线救国策略为模因币进入华尔街提供了全新思路。
巧合的是,就在REX-Osprey的衍生品ETF快要面世之际,业界老牌资产管理公司灰度也在努力将狗狗币带上ETF舞台,只不过他们选择的策略是正面突破。8月中旬,灰度正式向SEC递交了灰度狗狗币信托转换现货ETF的申请(S-1文件),拟在纽约证交所Arca上市交易,代码定为GDOG。
这标志着美国市场上首次出现以迷因币为标的的现货ETF申请,也是DOGE从社区笑话走向华尔街主流投资圈的更为关键的一步。灰度此举并不令人意外,作为全球最大加密资产管理机构之一,灰度早在此前就成立了灰度狗狗币信托产品,让合格投资者可以通过信托股份间接持有DOGE。但灰度显然有更大的野心。随着2024年灰度成功将其旗舰的比特币信托(GBTC)和以太坊信托转换为美国首批现货比特币、以太坊ETF,他们希望复制这一模式,把DOGE信托也升级为ETF。
灰度版DOGE ETF与前述REX-Osprey ETF的最大区别在于底层资产的配置方式。灰度申请的是传统的商品型现货ETF,计划直接持有实物狗狗币作为基金资产,由Coinbase Custody托管,并在BNY Mellon担任基金管理员,以确保与持仓等值的DOGE储备。这意味着,一旦获批,GDOG的每一股都代表着一定数量的狗狗币实物背书,投资者通过证券账户买卖GDOG等于买卖对应数量的。这样的产品结构与此前的比特币现货ETF如出一辙,优势在于跟踪误差小,基金市价与DOGE现货价格基本同步,并可通过一级市场的申赎机制抑制溢价或折价。然而,也正因为这是实打实购买加密货币的基金,灰度必须走1933年证券法的审批流程,需要SEC明确点头同意才能上市。这条路困难重重,SEC过去对山寨币现货ETF态度谨慎,一再延迟包括狗狗币、XRP、Solana等在内的多只现货ETF申请。
除了资本市场的ETF热潮,一股由企业主导的狗狗币财库风潮也在兴起。所谓数字资产财库,是指企业将加密货币纳入公司资产负债表,作为储备资产或战略资产进行长期持有,类似于过去企业持有黄金或外汇储备的做法。这个概念最早由特斯拉、MicroStrategy等公司通过购入比特币作为公司储备资产而走红,而如今,类似的剧情正发生在狗狗币身上。今年下半年以来,已有数家上市公司宣布建立狗狗币储备,引发市场关注。其中尤以一家名为CleanCore Solutions的小型美股公司动作最为高调,试图成为狗策略的头把交椅。
CleanCore Solutions(NYSE代码: ZONE)本来是一家主营清洁消毒技术的公司,但在2025年9月却因狗狗币登上各大财经媒体头条。9月8日,CleanCore宣布通过旗下的新财库战略购买了2.8542亿枚DOGE(价值约6800万美元),正式启动官方狗狗币财库。据该公司发布的新闻稿,这一财库计划得到狗狗币基金会及其新成立的商业部门House of Doge的支持,共同目标是在30天内累积10亿枚DOGE,并在更长远的未来逐步将持仓提升至流通供应量的5%。
CleanCore的首席投资官Marco Margiotta表示,公司希望借此将狗狗币定位为首屈一指的储备资产,同时支持其在支付、代币化、权益收益和全球汇款等领域的更广泛应用。他将狗狗币称作人民的货币,认为随着House of Doge推动实用场景落地,DOGE有望成为一种日常交易和长期储值两相宜的全球化数字货币。
CleanCore向市场传递了一个强烈信号:狗狗币作为公司资产储备的时代或已开启。事实上,CleanCore并非唯一提前吃螃蟹的企业。今年7月,比特币矿企Bit Origin宣布将动用高达5亿美元资金建立狗狗币储备。作为一家主营比特币挖矿的公司,Bit Origin这一突然转向令人瞩目。据报道,该公司计划通过增发融资等方式筹措资金,然后大量购入DOGE用于未来业务支付,甚至探索狗狗币在新能源、支付结算方面的应用。
另一个有意思的案例是一家名为Dogecoin Cash的小型场外交易公司。该公司原本从事大麻相关业务,却在今年上半年改名为Dogecoin Cash并宣布建立狗狗币储备。然而市场并不买账:消息公布后,这家公司的股价非但没有上涨,反而下跌。显然,投资者逐渐能够分辨企业究竟是认真的战略转型,还是搭迷因热点的噱头炒作。相较而言,CleanCore和Bit Origin这样的操作因为有真金白银的投入和实际的购币动作,因而吸引了更多关注,而Dogecoin Cash这种缺乏实质业务支撑的炒作,则难逃市场抛售的命运。
无论是ETF的推出,还是企业财库的建立,其背后一个共同的指向就是市场对于狗狗币未来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的憧憬。在狗狗币社区中,1 DOGE = 1 USD一直是一种近乎信仰的目标价位,不仅因为整数关口意义非凡,更因为按当前流通量计算,1美元意味着狗狗币将真正从玩笑变成巨无霸。然而,要问1美元之梦能否成真,答案恐怕依然取决于市场周期和人心的博弈。若山寨市全面爆发,加之DOGE社区合力催化,不排除它乘风再创历史新高的可能。但若宏观环境不配合,或狂热过后归于理性,狗狗币的价值或许仍将回归其内在基本面所能支撑的水平。在投资世界里,梦想与现实永远此消彼长。对于手握DOGE的投资者来说,也许最明智的态度是在相信故事的同时,时刻保持清醒。毕竟,人民的货币要实现登月神话,需要的不仅是激情,还有持续的应用价值和理性的资金护航,1美元也好,To the Moon也罢,这场狂想曲的终章,或许才刚刚开场。
Passkey是一种新的密码认证替代方案,由FIDO联盟和W3C共同进行推动。其允许使用设备系统级原生的身份验证方式(如Face ID、Touch ID或PIN)进行登录和签名。Passkey遵循开放标准,并利用WebAuthn标准实现跨设备兼容。其先前已被Apple、Google、Microsoft等主流传统互联网平台广泛支持在自家生态的内循环上。
2025年8月,Sui Network在其主网上正式重磅上线了Passkey支持,且首发于Nimora钱包。用户只需通过电脑或者手机的生物识别(或密码)即可访问Sui生态上应用并签署交易。这一变革使登录流程让访问Sui生态的钱包体验就像使用任何智能手机上的微信或者抖音一样直观,符合Web2厂商消耗几十载对用户培养出来开箱即用的操作习惯。
Sui的Passkey登陆解决方案直面当前Web3身份认证体系中最为重大的挑战:区块链知识门槛带来的新手劝退。就像Chainlink曾经在其博客指出,现实中用户往往需要花大量时间学习如何安装新的浏览器插件,如何处理私钥和助记词,以及如何移动钱包并学习导入私钥,这一切都导致新用户的上手体验非常糟糕。
实际上Chainlink描述的这种情况并不少见。MetaMask等传统Web3钱包产品的底层理念仍然是教育用户如何使用,而非让用户去自适应。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Sui带来的Passkey完全隐藏了这些区块链技术细节,将上述内容彻底从产品中抽象出来,让Web2中的路人用户沿用已有的登录习惯,避免了学习新概念的痛苦,最终实现的效果是怎么用微信,就怎么用Sui钱包,这种所见即所得的交互方式通过降低使用门槛极大释放Web2群体大规模迁移到Web3中的潜力。
而Passkey在Sui生态上的集成并不意味着其在安全性与便携性上的让步。与传统的密码不同,Passkey这种解决方案本身就对钓鱼攻击具有天然抵抗力。同时Sui上的Passkey账户支持云端同步,并且免去了密码存储和重复输入的麻烦,在本质上提高了安全性和易用性,且始终保持强安全性。此外Sui上的Passkey能够与zkLogin等身份验证方式结合使用,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与恢复能力。
展望未来,Nimora和其它采用Passkey的落地生态应用能够帮助Sui消除来自Web2用户的认知障碍,在构建Web3流量入口上奠定重要根基,同时引领新用户导入与交互的业内标准,也能将Sui在Web3中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